黄冈中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研工作的意见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10/3/星期六 15:37:00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下载地址:黄冈中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研工作的意见
(请使用“右键—链接另存为”下载)

 

黄冈中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研工作的意见

(2020818日印发)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撑。

第二条 主要任务。教研工作是保障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教研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引领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深入研究学生学习和成长规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教育管理决策,加强基础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第三条 制定原则。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4号),结合我校教学实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研工作制定本意见。

 

第二章  教研组织机构

第四条 教研处。教研处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管理的机构,组织和实施全校的各类教育教学改革。教研处工作职能:负责教研工作的规划、创新,制订、实施学校有关教研工作的条例和规章制度,领导、推动开展落实教研活动,组织、承担上一级教育部门、教研机构下达的教研任务,开发校本教研课题、组织课题申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第五条 教研组。教研组是学校教学工作基层组织,是教学指挥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基本组织单位。教研组工作职能是制订学科宏观规划、组织学科教学研究、开展学科教学活动、加强学科教师培养。

教研组教研以政策及政策解读学习为主线,以问题导向为明线,解决学科教学研究的方向。开展主题研讨、交流分享等形式主题活动。主要落实公开课、说课、做说高考卷、说高考评价体系、黄高论坛等。

第六条 年级组。年级组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实体、责任的实体、发展的实体。年级组全面负责组织本年级教学教研工作,积极支持教研处、教研组开展各项教研活动,指导和管理备课组建设。

第七条 备课组。备课组是开展教学教研的最基本活动单位,是落实教学研究中“同伴互助”的主要组织。备课组在同学科、同年级的基础上组建。备课组工作职能:集体备课,组织备课组教师相互听课和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开展集体研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和高考评价体系,制订本年级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和命题任务、审定训练计划和命题质量、落实教学质量诊断分析、反馈教情学情、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策略等系列活动。

 备课组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开展有效教研的主阵地,以同课异构、听课、议课、教材培训等教研活动为载体。备课组教研,教师要有合作共赢的意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群策群力,主动分享个人教学经验、教改体会,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教师要有担当作为意识,积极主动承担备课组教研任务,以实际行动支持备课组,促进备课组健康和谐、高质量发展。

 

第三章  教研活动

第八条 教研活动

(一)教研活动是开展有效教学研究的载体。教研活动是以学校课程实施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专业研究人员为合作伙伴的以校为本的实践性研究活动。

(二)教研活动的主要目的。切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

(三)教研活动原则。基本点必须放在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师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在全面实施的基础上深度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四)教研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备课组。备课组是各项教研活动顺利开展和落实的一线组织,是学校的所有教研工作的具体实施单位。

第九条 教研活动主题。开展教研主题活动。以教师为本,确定教研活动主题;以教师为本位,开展教研活动;以教师发展为宗旨,丰富教研活动形式。

(一)教学标准研讨活动

1.开展课程方案专题学习和研讨。

2.开展课程标准解读专题学习和研讨。

3.开展高考评价体系及其解读专题学习和研讨。

4.开展新教材新教参解读专题学习和研讨。

5.开展研究高考试卷专题学习和研讨。

(二)课堂研讨活动

1.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活动。

2.开展教学设计专题活动。

3.开展校本听说议课活动。

(三)训练研讨活动

1.开展命题组建设研讨活动。

2.开展教学训练和作业设计活动。

(四)问题导向活动

1.开展教育热点痛点研究学习。

2.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学习会。

第十条 教研活动要求

(一)每次教研活动,教研组长负责通知教研组全员参加,教研组负责考勤记载。

(二)明确教研活动主题,活动前主讲人备好课做好讲案(必含PPT),主讲人所在的备课组组长主持,教研组长压轴总结。

(三)教研组每年开展不少于8次主题教研活动,每次活动在教研活动笔记本上要有详实记载,年终交教研处检查存档。

 

第四章  教研活动类型

第十一条 个人教研。教师应当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研究过程与实践过程结合起来,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自主的反思性探索,解决实际问题。深入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求,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与评价。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高考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为导向,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

(一)加强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是基于教考关系、考试命题、课程实施和高考综合改革的有机结合,是着眼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设计。课程标准突破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凸显了思想性、时代性和整体性,解决了高中“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加强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一是要依标备课。在备课过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内容,将课本中相关内容和课程标准的内涵进行对接,反复研读课标,做到“聚焦课堂,放眼课程,回归课标”。二是要达标上课。要按照学科课程标准的维度,设计“准确的目标、灵活的方法、丰满的内容、有效的实施、循序渐进的思维”的高效课堂模式。三是超标研课。要在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不断深化理解,挖掘课程内涵,积极参与各种备课、研课、磨课、说课、议课活动,在课堂中真正落细落小课程标准。四要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建立学科素养目标体系,设计深度学习教案,采用大单元备课,对“教材”进行“教学”化处理等,让学科教育“回家”,解决学生“怎么学”的问题。五是把握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对不同模块在课堂教学、考试命题、学科评价中应该达到的不同水平进行量化和测评,解决考试“怎么考”的问题。

(二)加强新教材新教参的学习和研究。新教材新教参是按照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要求、方法和教学理念编写的,是课程标准的外显表达,是教师和学生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载体。用好新教材新教参,不仅要为“教”设计好教案,还要为“学”设计好学案。

加强新教材新教参的学习和研究。一是要理解新教材新教参的编写依据、编写思路。悟透学生通过新教材的学习后,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和实现学科育人价值。二是要掌握新教材新教参的主体结构和内容变化。通过新旧教材的模块对比,领悟新教材新教参的时代性和方向性,更加坚定自觉地用好新教材新教参,积极践行新课程新课标理念,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三是要悟透新教参的导教、助教功能和教师发展作用。新教参内容详实具体,可操作性强,提供的教学资源丰富实用。要深入学习和研究,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质效,不断促进教师自身成长,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高考评价体系的学习和研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从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情境载体,即“一核四层四翼一载体”,回答了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考试本源性问题,给出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在高考领域的答案。

加强高考评价体系的学习和研究。一是要从评价体系和评价体系说明中去悟考试原理。深入理解高考的核心功能,准确把握高考的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灵活运用不同类型的试题情境,通过高考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是要推进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在考试命题中,要准确把握试题“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在基本层面、综合层面、生活实践问题、开放性问题情境中的命题要求。三是要推进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课堂教学改进。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由传统的“知识和能力”教学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教学的转变,要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四是要推进基于真实情境为载体的教育教学改进。创设与生活关联的、任务导向的真实情境问题,课程内容情境化,教学活动情境化,命题材料情境化,以情境为载体,落实学生核心素养。五是要推进基于情境创设为载体的复习备考策略改进。在高三复习备考中,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是主线,情境素材和情境设计是载体,要从设计“简单情境问题——一般情境问题——复杂情境问题——挑战性复杂情境问题”的路径中层层递进,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让学生在真实的背景下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

(四)激发潜能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本领。新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需要将部分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需要开设校本课程、社团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诸多课程,而大学并没有相关的专业和相关的专门教师,而这些课程任务又必须在现有的师资专业背景下开设和完成,因此,每个教师都需要激发潜能,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本领。新课程实施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经历背景、学习背景,开发课程、开发课题、开发活动,参与到学生活动和学习小组中去,对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教好一门专业课,还要实现一专多能。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五个一”发展目标:上好一门主课,带好一个社团,研发一门校本课程,打造一个研究性学习精品课题,主持或参与一个科研课题。

(五)加强对学生的研究。研究学生是科学的教育理念的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研究学生同研究教学一样重要。教师服务于学生,解决学生的问题,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缺少研究学生的自觉性,教学效率就难以提高。

加强对学生的研究。一是要加大全面辅导学生的力度。在自习课和课余时间的辅导上,要积极主动全面研究和辅导学生;学生不主动时,教师要主动到班,送教到生。二是要加强培尖工作的深度。培尖工作是年级的重要工作,科任老师对尖子生的培养不能浅尝辄止,要入木三分。摸透需求,制定方案,稳步落实,跟踪矫正。三是要提升临界生治跛的精度。教师结合考试诊断分析数据,精确把握临界生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全面提高班级教学水平。

(六)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运用信息技术,可节省教学时间、扩大课堂容量,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形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成果。教师应主动学习并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知识和技能。在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和书本相结合,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要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多媒体的辅助性。

第十二条 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开展的备课系列活动。

(一)意义

1.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做到知识共享、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2.有利于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提高备课组整体教学水平。

3.有利于促进教师成长,特别是青年教师成长。

4.有利于减轻教师备课负担,提高教学教研水平。

5.有利于发扬“传帮带”传统,培养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氛围。

(二)原则

1.统一性原则。集体备课的实质是同步教学。通过集体备课,统一教学目标、教学进度、作业训练、资料使用、检测评估等。

2.超前性原则。备课内容一般比实际教学内容提前一周。

3.完整性原则。每次备课以单元和章节为单位,保证教学的完整性。    

4.合作性原则。集体备课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体现合作精神。   

5.实效性原则。每次备课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总结近段时间教学中反馈出来的问题,并拿出实质性对策。   

6.研究性原则。集体备课既要研究教材教参、学情,又要研究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试题。  

(三)活动。备课组长在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内确定本学期每周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和主备人。

1.内容。集体备课的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总结上一周教学的成功和不足,以及讨论对不足之处的弥补和强化具体方案和措施;二是讨论下一周教学的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2.要求

1)“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

2)“七备”:备思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情、备学法、备教学手段、备教学过程。

3)“六个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每一节授课的共同内容、统一作业(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统一阶段测试。

提倡“六统一”不是要“一刀切”,而是应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经集体分析,作出合理安排。

4.操作程序和基本流程

1)基本程序: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课后交流和反思。

2)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主备人发言(形成初案)——集体研讨(形成共案)——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教学实践(跟踪)——课后交流、反思——教学资料保存。

5.备课组记录。每一次集体备课都要在集体备课本上做好备课活动记录,每个学期期末交年级检查和存档。

第十三条 同课异构。“同课异构”是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同课异构”是指同一节课的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时在听课议课活动中,对比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环节的不同处理方式、不同设计思路,为参加活动的教师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考和思维碰撞,让教师在对比、审视和反思中提高课堂设计能力,从而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一)“同课异构”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一是“同课异构”把课堂作为教学研究的实验室,有利于克服个性化课堂存在的弊端,给教师提供了参照和比较,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地提高教学效果。二是“同课异构”有效地促进参与者的思想交流,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把握新教材的教法,有力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三是“同课异构”展现的教师不同的教学呈现方式,以及对教材的不同处理等,可以检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不同的教学理念、方法、策略,在多层面和多方位的交流中碰撞、升华中促进教师持续性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二)“同课异构”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课异构”实现了教师间的“合力效应”,促成教师间的知识共振、信息共振、心理共振。“同课异构”中会不断地发现问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智慧在不断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地提高。教师专业成长最快的途径之一就是要寻找最近发展区的资源,尤其是与优秀教师合作备课、听课、议课,同伴的提示和建议,都会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和习惯以至教学品质和境界尽快提高。“同课异构”促使教研回归到课堂教学、回归到教师生活中,凸显学生的生活,彰显教师的才情。学思研教合而为一,提升教研文化。“同课异构”有利于促进参与者教学水平的提高。它由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转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模式的方式。这种对教学活动的多角度、全方位思考,使所有参与者在观点的交锋、思维的碰撞中,取长补短,都得到了共同的发展。

(三)“同课异构”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同课异构”也是一种由以教材教法为中心的文本教研转向以师生共同发展为中心的人本教研。它的终极目标之一是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知情意行,生成学习活力,释放学习潜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益。

(四)“同课异构”活动在备课组内落实。备课组长组织实施,教研组长协助指导,年级督办检查。每个备课组每学期不少于5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教学内容要紧跟当下教学进度。学期结束所有材料汇编成册交年级存档。

第十四条 公开课。学校工作的重心是教学,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的中心是教师。开展公开课教学、说课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对于浓厚教研氛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能起较好的促进作用。

(一)公开课

1.全体任课教师均要开展公开课教学。

2.教研组长具体负责公开课教学、听议课和说课活动。

3.公开课举行时间,由教研组内统一商定,确保同组其他教师都能参加听课议课。

4.公开课要求:

1)公开课从选题到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准备,必须经过备课组、教研组的集体讨论,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公开课质量。

2)新教师公开课授课前必须先试讲,教研组长和同备课组教师必须参加试讲听课,并提出修改意见。

3)公开课教学,要有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点评及课件(打印纸质讲义稿),并汇编成公开课手册。

(二)说课。说课是指教师将备课中深入钻研教材的体会,确定的教学目标,所设计的教学程序及其理论依据,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方法等作全面的介绍,讲解教学方案的设计思路的一种教学研究和交流的形式。为发挥这种形式在教学及教学研究中的作用。

1.说课的功能:说课可以交流教学经验,拓宽教学领域,活跃教研空气,展示教师风采,提高教师素质。

2.说课的内容:说课标、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训练、说教学程序。

3.说课的要求:在说课中所说的内容是科学的,课题的选择,教学目标的确定,重点难点的安排,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等都要体现一定的目的;说课是为上课做准备工作,所设计的内容对上课要具有实用性;说课要具有示范性和指导性。

4.以教研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说课。以各学科为单位,组长及骨干教师要起到示范作用。

5.各教研组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本学科教学观摩活动。

6.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公开课都要开展说课议课活动,使说课和议课者共同提高。

第十五条 听课和议课。开展听和议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对于浓厚教研氛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能起较好的促进作用。

1.教研组长组织负责听议课活动。

2.公开课授课教师所在教研组的其余教师要按时参加听课。

3.教师听课时要认真听讲、详实记录,严守听课纪律。

4.任何人不得迟到、早退,更不得缺席。

5.听课出勤情况及公开课授课情况由各教研组负责考勤,听课结束后,各听课教师在公开课听课登记表上签名。

6.所有教师公开课后,由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组织教师在预先安排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评议。

7.听议课缺勤和教研活动缺勤同样处理。

8.议课基本要求:

1)及时议课。听完课后,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组织下,当天议课。

2)听课教师必须参加议课活动。

3)议课前先由公开课授课教师先说本节课的设计思路,课后反思等。

4)先由同备课组老师议课;然后再由其他老师议课,最后由教研组长或主评教师总结或议课。

5)既要议出课的成功之处,也要议出课的不足地方及如何改进。

6)教研组要及时填写议课记录表。

9.分管教学校长、年级蹲点校长、年级主任、其它有教学安排的行政干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要经常性开展随堂听课活动。

第十六条 说高考试卷。“说高考试卷”是学科集体性教研活动,探索高考试题的命题规律及方向,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学校为教师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

(一)研究试题。主要是高考试题命题特点。

(二)研究关联。研究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联,研究高考试题与新课标的关联,研究高考评价体系对高考的关联,研究当年高考试题与前一年相关试卷的关联,研究高考试题与学科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的关联。

(三)研究对策。反思本学科教学与高考要求的偏差,并对基础年级教学和高三年级高考备考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第十七条 说高考评价体系。“说高考评价体系”是学科集体性教研活动,认真研究高考评价体系,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学校为教师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

(一)高考评价体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通过解决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给出了在高考领域的答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基础工程、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是深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助推器,是提升高考治理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命题评价的准绳和量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有助于充分发挥高考育人功能和积极的导向作用,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主要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一核”为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提炼,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回答“怎么考”的问题。

(二)研讨高考评价体系的意义。为全面把握高考评价体系的总体特征,深入理解高考的核心功能,准确把握高考的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灵活运用不同类型的试题情境,恰当使用高考评价体系,在微观层面引导教学改革、丰富考试题型、优化试卷结构、改革评分方案,采取灵活多样的试题形式评价学生。以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导,各学科结合自身特点,将高中课程改革新理念和高校人才选拔新要求融入教育教学、考试命题,推动考试内容改革的具体要求落地落实。

(三)说高考评价体系。教研组落实说高考评价体系活动。说高考评价体系基本要求、基本内容,说高考评价体系的某个(或2-3个有关联的)的新提法、新观点、新要求等。所选课题(问题)不要大、内容要有度,教研组长把关,要把高考评价体系的主要精神分解为若干主题(问题),要有计划有选择地安排本组教师宣讲,把每一个问题都研究透。围绕一个具体问题用40分钟讲清楚、说透彻。关注新观点,新提法,把握高考评价体系话语体系。

将高考评价体系与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中的说法以主题(问题)形式呈现出来进行聚焦、解读和导读,达到让组内教师形成深刻印象、共鸣,进而形成强烈意愿钻研高考评价体系的目的。围绕主题(问题)的资料来源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高考评价体系的解读、学术期刊(报纸)、中央教育部有关文件、个人思考。以个人思考为主线,聚焦问题为方向,解读和导读为目标,用有出处和来源的相关信息资料深入浅出地讲清楚高考评价体系。

第十八条 黄高论坛。“黄高论坛”是教师或学生开坛讲学的平台,是教研组引领教师思考,拓宽教师视野,分享教师研究成果和说课标、说高考试卷、说高考评价体系等专项学习的主阵地;是有关年级处室就德育、班级管理和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工作开展研讨的大平台。语数英理化生教研组每年开展次数不少于6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其他教研组每年开展次数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政教处每年开展次数不少于6次;每个年级每年开展次数不少于4次。由教研组、有关处室和年级组织,教研处安排和考核。

第十九条 网络教研。网络教研是指在教研过程中运用互联网技术探究、学习、交流、研讨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研究活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是常规教研方式有益的补充。

网络教研要集中线上学习和个别线上学习相结合,同时要召开要以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的线下主题研讨会。

二十存档管理。授课老师要负责整理讲课、听评说课活动的有关纸质、图片材料。将公开课手册同议课记录表、听课登记表等汇编成册,交所在年级教务教研主管,学期结束后年级教务教研主管交教研处备案存档。

 

第五章  课题研究

第二十一条 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一种基本形式。课题研究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培养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师教育创新的素质。教师要有课题研究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参与校本课题研究,主动申报市级、省级、国家级课题。

第二十二条 校本课题的定位及特点。校本课题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就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的一种教研方式。校本课题不同于大型课题研究,其显著特点就是课题小,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实效性。校本课题紧密结合本职工作开展校本研究,使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融为一体,校本课题的突破口就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以问题作为课题开展研究,树立“问题就是课题”的意识。校本课题,有利于教师广泛参与,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教研组、备课组围绕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小型校级课题研究,一个课题解决一个教学目标或难点,提高课题研究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第二十三条 市级以上课题的实施

(一)课题申报论证阶段。依据各级教育科学规划办提供的课题研究目录,确定研究的课题,填写《课题申请评审书》,撰写《课题设计论证报告》。

(二)课题实施研究阶段。实施研究阶段是课题研究的重要阶段,课题立项后,填写《开题论证书》,撰写《研究方案(开题报告、研究计划)》,组织课题成员开展课题研究。

(三)课题结题鉴定阶段。课题研究完毕,填写《结题鉴定申请审批书》,撰写《研究报告》和《课题成果公报》,申请和组织课题结题。

(四)课题成果推广阶段。成果推广阶段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环节,填写《成果推广认定书》,撰写《成果推广认定报告》。

 

第六章  教学诊断分析

第二十四条 数据分析

(一)年级。大型考试原始数据出来后,从宏观到微观逐一分析,三天内做好考试成绩分析册。成绩册包含校际对比分析和校内班级分析。分析册要分析到学校、班级、学科、小题和学生。诊断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备课组、任课教师和学生,为备课组、科任教师聚焦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依据。

(二)备课组。备课组通过对数据的分析,通过比较其他学校(或参照系)的具体差距,寻找和发现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并诊断问题存在的原因,撰写诊断分析报告,制订教学改进措施。

(三)教师。任课教师通过成绩分析册和试卷小题数据分析本班学生学习情况,梳理存在的问题,寻找问题发生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过程。

第二十五条 座谈调研。

(一)年级。年级分析成绩分析册,召开备课组长、部分教师和学生座谈会,了解教情和学情,查找学科问题,为学科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二)备课组。备课组分析成绩分析册,召开不同层次、不同班级学生座谈会,了解学情,引导教学。

(三)教师。通过本班数据反映的问题,与本班不同层次学生座谈沟通交流,了解学情,纠正教学偏差。

(四)教学调查与检查。年级在期中考试后一周内,要组织教师教学大检查和学生学情问卷调查,检查与调查结果要原汤原汁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正确对待和合理采纳学生反映的意见。

第二十六条 会议诊断

(一)班科联席会。由班主任主持,组织本班科任老师召开会议,年级主任或蹲点校长参加。班主任诊断本班总体学情,总结得失,任务到人;研究个体学情,培尖到人,面批面改,治跛到人,集中补差。科任老师交流学情教情,分享教学经验或改进措施。

(二)学科诊断分析会。由备课组长主持,组织本学科老师召开会议,年级主任和蹲点校长参加。备课组长分析本学科学情教情,总结得失,巩固成绩、纠正偏差。科任老师汇报本班学情教情,分享成功经验或改进措施。

(三)年级分析会。由年级主任主持,组织本年级教师召开会议。年级主任根据成绩诊断分析、教学调查与检查,总结年级教学工作得失。强调三年出口目标,指标到班。表扬先进到人,批评落后到班、到备课组。

 

第七章  学科教学宏观规划

第二十七条 学科教学宏观规划

(一)学科教学宏观规划由学科委员会负责编制。学科委员会成员由教研组长、承担有教学任务的该学科行政成员、备课组长和有关骨干教师组成。教研组长是学科委员会会议的召集人。

(二)学科教学宏观规划分奥赛班、实验班和平行班三个层次从宏观上研究教学进度和训练考试安排,以平行班为基准。时间按照新授课起止时间,一轮复习起止时间,二轮复习起止时间,三轮复习起止时间,以期中和期末考试作为时间节点组织安排。重点要明确课标与教材的衔接,教学计划的制定,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衔接,教辅资料的数量和质量,考试及训练的密度,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奥赛训练计划等。

(三)执行学科教学宏观规划时,要倒排工序,保证各阶段教学时间不抢不拖,有序推进。要正确处理好各教学阶段教学标高,既不能标高过低导致教学不足,又不能标高过高导致学生产生畏俱情绪,囫囵吞枣而产生过犹不及的结果。

第二十八条 年级教学计划

(一)年级教学计划由备课组长牵头编制。制订本年级三年教学计划,学年教学计划,模块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训练计划。

(二)制定年级教学计划时间节点安排

1.新授课。高一9月开学后一周制订新授课具体教学计划,谋划三年一贯教学计划。

2.一轮复习。新课结束前45天,制订具体一轮复习计划,谋划二、三轮时间节点和教学计划。

3.二轮复习。一轮复习结束前45天,制订具体二轮复习计划。谋划三轮复习教学安排。

4.三轮复习。高三上学期最后一周年级布置五月命题计划,落实到命题组,明确4次试卷交稿时间节点。

(三)教辅资料征订。教辅资料征订由备课组负责,要求是一科一辅。教辅资料征订时间节点是上一本教辅书使用完前30天向年级提出教辅书目,年级提前10天交到备课组,备课组提前13天发给学生。教辅书选用必须经过备课组集体讨论、凝聚共识。

 

第八章  数据库

第二十九条 为实现全校教学教研资源合理共享,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建立黄冈中学教学教研数据库。具体包括:学科题库、大型考试数据库、高考数据库、各年级各学科教学计划库、班科联席会数据库、优秀课件库、教师个人教科研成果库等。数据库建设由教研处负责,各年级处室和教师按要求上传相关数据。数据库资源为内部教学教研资源,不对外开放。

第三十条 学科题库。按照不同的学科门类以及其内在联系,将不同的考试试题和平时训练题,以知识点、题型、难易度为维度,分门别类贴标签汇集起来,上传至学校学科题库。学科题库资源来源于我校使用的每一次标准考、限时练、微专题、小页子等试题和训练题资料。学科题库由教研组长牵头负责,组织落实。教研组长组织备课组长在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后一周内收集、整理、归类、贴标签上传至学科题库。

第三十一条 大型考试数据库。大型考试数据库包括:大型考试试题、原始阅卷数据、原始分数数据、年级诊断数据、学科分析数据。以上数据均有年级提供,并在大型考试后两周内上传至数据库。

第三十二条 高考数据库。高考数据库包括:高考试题,高考试题官方评价(含各学科试题评价),高考原始分数(含其它一中数据)、高考录取分数线、湖北省高考一分一段表、高考录取光荣榜、高三年级班级和学科高考考绩分析表等。高考原始分数、高考录取光荣榜、高三年级班级和学科高考考绩分析数据由年级提供,在每年820日前传至数据库,高考试题官方评价由教研组负责组织上传,其他数据由教研处负责上传。

第三十三条 学科教学计划数据库。学科教学计划库是指各年级各学科每一届三年教学计划汇总。教学计划电子版由年级汇总上传数据至数据库,全校教师相互查阅、借鉴共享。

第三十四条 班科联席会数据库。班科联席会数据库指每次大型考试后,全校所有班级召开联席会数据材料汇总。班科联席会电子稿数据由年级汇总上传数据至数据库。

第三十五条 优秀课件数据库。优秀课件是指我校教师参加国家、省、市、校级优质课、公开课等课件以及黄高论坛、黄高讲坛相关课件,在活动结束后10天内由相关教师上传至数据库,仅供全校教师资源共享。

第三十六条 教师个人教科研成果数据库。教师个人教科研成果库包含项目见第十三章第四十九条。要求教师每获得一项教科研成果凭证,第一时间把相关凭证的扫描件、活动图片、文字材料分门别类上传到教研成果库。

 

第九章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第三十七条 活动目标。“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旨在以应用为导向,以资源共享为纽带,以教师课堂应用为中心,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育质量。通过“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进一步增强教师对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主体作用,推动信息化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在应用中逐步汇聚形成系统的优质个性化数字教育资源。

第三十八条 活动内容

(一) 网上“晒课”

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晒课”功能,教师在规定的时间(以当年教育厅办公室和黄冈市教育局发文通知为准)内通过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http://1s1k.eduyun.cn/portal/html/1s1k/index/1.html#)进行实名制网上“晒课”。

(二)“优课”评选

在网上“晒课”交流基础上,采取县(区、市)、市(地)、省(市、区)和国家分级评选的方式,对年度各年级各学科各版本的资源开展逐级推荐评选。

第三十九条 “晒课”内容

教师所提交的网上晒课内容应包括:一堂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完整教学设计、所用课件及相关资源、课堂实录(可选,拟参加教育部“优课”征集的为必选)和评测练习(可选)等。鼓励教师上传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指教学过程视频)应展现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最低不少于30分钟),画面清晰。

第四十条 “晒课”要求

(一)晒课内容须符合现行课程标准,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性质和特点的融合,注重展现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有效解决教育教学的重难点问题。

(二)晒课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师所提交的内容须为本人教学实践中所产生的内容,不得冒名顶替,杜绝抄袭,引用资料须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三)教学中的优秀公开课、教师外出参加比赛的优质课、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比赛课、对兄弟学校输出的示范课等各种课型整合起起来,打磨包装,优中选优,打造黄冈中学精品课程,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以当年教育厅办公室和黄冈市教育局发文通知为准)内通过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实名制网上“晒课”。教研组要落实每一个备课组每年至少要“晒”一节课,力争每个学科都有部级“优课”和省级“优课”,所有学科都达到市级“优课”。

 

第十章  校外赛课与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比赛

第四十一条 优质课

(一)优质课。优质课是各级各类教学比赛的统称。优质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擂台,是交流教学经验、切磋教学技艺、展示教学风采、比试教学水平的机会。优质课有利于参赛教师本人的提高,有利于标杆作用带动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提升。

(二)教师选拔。按照上一级主管部门或教研机构下发文件通知精神,结合学校教师培养实际情况,个人申请、备课组推荐、教研组公平公正选拔参赛教师。参赛名单报教研处和年级备案。

(三)优课打磨。个人主导、备课组支持、教研组把关、年级组协调、电教处实验室协助。

(四)成果共享。参加优质课比赛获奖的教师,必须分享汇报教学成果,所有课件资源在规定的时间段,上传到“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国家教育资源平台,在校内由教研组安排讲一堂示范课或一场专题分享会。

第四十二条 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比赛。黄冈中学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比赛是为检测青年教师成长水平,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同时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质量兴校主办的教研活动。

(一)参加比赛教师条件和名额。工作满5年,35岁以下青年教师。由各教研组推荐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参赛,语文、数学、英语教研组各推荐2人,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生物教研组各推荐1人,公共课部推荐2人。

(二)比赛内容和要求

1.讲课比赛:选手分成文、理科分别进行比赛,文科组由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师组成;理科组由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公共课部等学科教师组成。参赛教师以抽签的形式决定讲课顺序,形式为140分钟课程的当堂展示,按百分制计分。比赛场地在学校录播室。

2.普通话、粉笔字比赛:普通话和粉笔字比赛在讲课时进行,评委依据评分标准给选手上课时的普通话和粉笔字进行评分。

3.论文比赛:讲课比赛一周后上交比赛论文,题目由教研处拟定,并组织教学工作领导小组部分成员评分。

(三)比赛评奖。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比赛成绩由讲课、普通话、粉笔字和论文四项成绩按权重计算总分。四项成绩的权重分别为:讲课成绩占权重50%,普通话成绩占权重10%,粉笔字成绩占权重10%,论文成绩占权重30%。设特等奖 、一等奖、二等奖三个奖项,不设单项奖。

 

第十一章  联合体教研与对外教研交流

第四十三条 校际联合体教研。为适应高考改革变化的新形势,瞄准新课程改革,立足课改实际,加强校际合作,促进教师交流,致力资源共享,实现互动共赢,加入校际联合体(如鄂东南联盟、八校联考等)。以联考平台为载体,办质量分析会,促教学交流,提高命题质量;以数据分析为问题导向,找差距,明方向,摆问题,促教改。

第四十四条 黄冈市教研

(一)黄冈市教科院组织的教研活动

1.黄冈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会。老高三年级组织材料,蹲点校长作参会报告。

2.黄冈市高三复习备考会。高三年级与教研组共同确定参赛选手,报备教研处。

3.国家、省市中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教研组确定参赛选手,报备教研处。

4.国家、省市优秀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试卷评比。教研处发文通知,教研组落实组织。

(二)黄冈市教科院组织基础年级期末调研考试和高三年级4次调研考试。教科院自主组织命题和评价分析,其目的是调研各校各学科教学水平,基础年级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为下一阶段教学制定针对性策略,高三年级发现备考中的薄弱环节,组织全市高考复习备考会,为下一阶段复习作指导性策略。

第四十五条 对外教研交流。教研处全面负责对外教研活动交流,各年级和处室协助支持。教研处做好交流方案,合理分解任务,协调好各年级和处室,服务好外来兄弟学校领导、老师和教育机构。

 

第十二章  教研评奖

第四十六条 教研评奖项目

(一)评选黄冈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黄冈市教育局发文)。

(二)评选全市优秀学科教师(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发文)。

(三)黄冈中学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比赛。

(四)说高考试卷决赛。

(五)说课标决赛。

第四十七条 教研评奖实施

(一)评选学术带头人和优秀学科教师基本办法。按照上级主管部门下发文件通知精神,参照《黄冈中学高级及以下教师职称评审量化评分方案》和《黄冈中学推荐市优秀学科教师考核量化评分方案》遴选优秀教师参与评选。

(二)评选学术带头人和优秀学科教师基本流程。①公布通知,②个人申报,③量化评分,④校内公示,⑤规范材料,⑥填表上报。

(三)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比赛、说高考试卷和说课标决赛。教研处负责组织,教研组具体落实,参赛教师积极实施,文理科分别设奖,特等奖直接靠评“模范园丁”。

第四十八条 大型考试命题获奖奖励。我校教师在大型联合考试中,命制的试卷获得组织单位的最高奖励,学校每套试卷奖励1000元,命题人均分1000元奖金。

 

第十三章  教研成果

第四十九条 教科研统计

(一)教育科研成果是指教师以本职工作的内容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某一教育科研课题进行研究,通过观察、调查、实验、行动研究和思维等一系列研究活动,获得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结果。成果的基本表现形式为论文、科研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等等。

(二)教育科研成果有利于促进科研兴校的水平和学校品位的提升;有利于促进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育观念;有利于促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推动新课程、新学考、新高考实施。

(三)教科研统计项目。①科研课题;②市级以上(含市级)教育科研刊物发表的文章;③市级以上(含市级)的教研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④优质课(含黄冈中学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比赛课);⑤教科研荣誉;⑥学科老师指导(辅导)学生获省级以上(含省级)的荣誉(含发表文章、论文、竞赛、模联等);⑦校内公开课。

(四)教科研统计时间。教科研成果统计以年为周期,每年1月上旬完成全校教科研统计。

第五十条 继续教育学时登记

(一)继续教育是指已经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继续教育的内容是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新信息、新技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新补充知识,扩大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本职工作的需要。

(二)继续教育学时是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职称晋级、教师资格证书定期注册及评先评优的必要依据。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时每五年累计不少于360学时。其中,集中培训(含国、省、市级培训)五年不少于180学时,非集中培训五年不少于180学时。教师平均每年取得的学时应不低于72学时。

(三)登记程序:个人如实申报、备课组登记审定、教研组汇总上报、教研处校内公示。

 

第十四章  教研岗位职责

第五十一条 教研处主任职责。教研主任是学校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组织者与责任人,在校长和分管教学副校长直接领导下,全面负责学校教研工作。

(一)管理与组织教研工作。

(二)策划与推动教研活动。

(三)求实创新开展教研活动,解决学校的真问题。

(四)组织、推进和管理黄高讲坛与论坛。

(五)组建和维护教学教研数据库。

(六)负责做好上级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五十二条 教研组长职责。教研组长是学校进行学科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组织者与带头人,根据教研处的安排和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负责组织和实施本学科的教研、教改等活动。教研组长是教研组的灵魂与核心,直接影响着教研组的活动质量。

(一)组织编制学科宏观规划。

(二)组织黄高论坛,积极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三)校内外优质课参赛教师选拔与指导。

(四)培养青年教师,关心青年教师成长。

(六)引领课堂教学,指导“同课异构”。

(七)督促教师学习,做好传帮带。

(八)负责做好上级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五十三条 年级主任职责。年级主任是年级推动教学教研和教学改革的第一责任人。

(一)制定三年教学总规划和一学年教学计划。

(二)抓备课组建设,落实集体备课,开好备课组会和备课组长会。

(三)抓教师业务学习,促教师专业成长,培养青年教师。

(四)管理与创新课堂,引领教师同课异构。

(五)组织年级教学教研活动。

(六)狠抓命题组建设,提高命题质量。

(七)把关教辅资料,落实一科一辅。

(八)开展教学检查,完成教学诊断分析,落实学科分析会。

(九)负责做好上级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五十四条 备课组长职责。备课组长是集体备课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由各年级组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在年级骨干教师中选定学科备课组组长。

(一)制订三年学科教学计划,学年计划到教材,模块计划到学期,单元计划到课时;训练计划到周安排。

(二)组织集体备课,推动教学研究,发挥集体备课作用。

(三)狠抓命题建设,发挥考试诊断功能,完善教学、训练安排。

(四)了解学情、分析考情、总结得失、撰写诊断分析报告,开好学科分析会。

(五)引领课堂教学,引导同课异构,落实讲课议课。

(六)培养青年教师,关心青年教师成长。

(七)协调本组教师之间以及备课组与教研组、年级组之间的关系。

(八)完成教研组和年级布置的其他工作。

第五十五条 教研员职责。教研员协助教研主任完成教研处常规事务性工作,在教研处主任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一)黄冈中学教科研统计,资料汇总,汇编成册。

(二)《黄高讲坛》《黄高论坛》海报的督促,年终整理汇编成册。

(三)分校暑期夏令营的部分协调与组织。

(四)继续教育学时的登记与核查,学时卡的发放。

(五)说高考试卷的资料整理与汇编。

(六)黄冈中学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比赛的资料整理与汇编。

(七)“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督促与落实。

(八)高考、期中、期末成绩存档(含纸质分析册)整理。

(九)学校各类学习、考察和培训情况记载。

(十)年终考核资料的整理。

(十一)研究性学习资料收集(年级汇编成册,接受日期:531日、1130日)。

(十二)负责做好上级领导和教研主任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