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课程目标的改变。以前,高中课程主要是注重传授知识,现在,则是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如学习化学,过去明确地告诉学生,什么与什么反应生成什么,现在,经常不告诉学生结果,而让学生自己去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培养能力。
二是课程结构的改变。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
三是课程内容的改变。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和过于注重书本的现状,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的“活”的基础知识。如高中三年都设置了“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综合实践活动。
四是课程实施的改变。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是课程评价的改变。以前的评价方式就是高考,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课改强调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成长,把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和学分共同作为学生毕业的依据。
六是课程管理的改变。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地方和学校可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自主开发课程、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