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教师和学生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其中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关键,培养创新人才是根本。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经过反复研究确定了“凝聚新的‘八百壮士’,培育一流创新人才”的实践载体,就是要按照“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的要求,紧紧抓住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这一载体,不断破解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推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党管人才原则,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做好人才工作、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组织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就是要充分发挥我们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更好地组织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浩浩荡荡的人才大军。”
党管人才,就是管宏观、管政策、管鼓励、管协调、管服务,重点做好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的工作。为此,就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加强党委对人才工作的宏观领导,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鼓励人才干好事业的校园环境。
哈工大党委切实贯彻党管人才的原则,将教师队伍和党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放在事关学校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将人才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纳入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成立了由书记、校长牵头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人才强校规划的实施,确保规划落实。校党委明确要求,学校高层次专家、校院级领导要用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审视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谋划师资队伍建设远景,制订高层次人才培养选拔引进措施。并将人才工作与学校各方面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做到谋划发展时考虑人才保证,制定规划时考虑人才需求,研究政策时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工作时考虑人才措施。
党管人才优势,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哈工大地处寒冷的北方,留住人才和引进人才,在天时和地利上并不占优势,但它却有一支整体素质高、学术实力强、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出高水平成果、能打胜仗的教师队伍。这得益于学校传统上对于人才的珍惜,得益于学校学术环境对人才的吸引,得益于学校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上世纪50年代,以李昌老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就坚持人才兴校,把青年才俊聚集到哈工大,培养了哈工大第一代“八百壮士”;改革开放30年来,党委和行政领导从战略高度出发,始终把培养哈工大第二代、第三代“八百壮士”作为学校时刻不放松的中心工作。新世纪,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确立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并把“以人为本,人才强校”作为学校的发展战略。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学校党委认真分析我校目前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认识到高水平人才缺乏仍然是制约学校跨越式发展的瓶颈,学校的高端人才总量偏少,后备梯队数量不足,能够引领学科发展或有能力开辟新方向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数量偏少,骨干教师的国际视野、国际学术影响有待提高,师资和管理干部两支队伍建设还需不断加强。所以,我们必须有强烈的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党管人才的优势,创新人才工作思路,着眼于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需要,找准工作的重点和战略突破口,一靠事业,二靠感情,三靠待遇,为推动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抓人才,要靠事业,要在事业发展中培养人才,在学校建设中吸引人才,为人才提供能干事、干成事的舞台和发展空间。哈工大经过8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学校各方面工作均取得长足进步。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机遇面前,学校党委把人才工作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坚持抓人才工作与抓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在发展中孕育人才,靠人才支撑发展,使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年来,我校每年科研经费均超过10亿元,位于全国高校前列。以谭久彬教授为带头人的团队获得了2006年度全国唯一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学校始终坚持服务航天、面向国防的办学特色,2004年和2008年先后发射两颗高校自主研制的“试验卫星”,并在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取得了多项成就。在2007年的一级学科重点学科评估中,我校有9个一级学科入选。学校现有博士点81个,硕士点147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8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8个;覆盖39个一级学科、9个学科门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学科体系。学校拥有两院院士22名,长江学者28名,有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
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哈工大必须紧紧抓住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全力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要弘扬哈工大精神和传统,靠感情留住人才。抓人才,要靠感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形成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和传统,更要凝聚学校的精神和传统,增强人才对学校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哈工大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办学传统的大学,建校8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哈工大人坚持信念、坚持追求、坚持操守、坚持责任,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铸就了哈工大的精神文化,孕育出了哈工大人引以自豪的优良传统和厚重精神。“铭记责任,竭诚奉献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崇尚科学的求是精神;海纳百川,协作攻关的团结精神;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奋进精神”和“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传统和校训,展示了几代哈工大人顽强的精神气质和恒久的价值追求。一代代哈工大人对哈工大精神的秉承、对优良传统的发扬,不仅使其得以传承至今,更使其内涵不断充实,在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成为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精神诉求。
精神的感召和榜样的力量,使哈工大人才建设工作呈现了可喜的成绩。近年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辅导员”等先进典型。学校的专任教师数量、教师博士化率和具有一年以上留学经历的教师比例都明显提高;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及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新世纪优秀人才等青年学术骨干数量增幅较大;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建设取得进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创新群体和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取得突破。
要创新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靠待遇用好人才。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人才发挥作用要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近年来,学校着力推进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创新人才选拔和激励机制,努力营造让人才“出得来、用得好、引得进、留得住”的良好环境。从2000年起,学校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注重实绩、优劳优酬的原则,出台并实施了岗位津贴,形成了在分配上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政策导向,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投身学校建设的积极性;近几年学校通过办学中心下移,扩大院系的用人自主权,鼓励各院系广纳人才,聚集人才,在学院院长、书记的选拔和考核中,将是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是否卓有成效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充分调动了院系的积极性;稳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人员聘任制度和人事代理制度,逐步优化学校人员队伍的总体结构,充分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明确和理顺了各类岗位关系,初步建立了各类岗位的考核与晋升体系,突出了注重实绩、唯才是举的选才标准,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校专门召开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继续深化聘任制度改革,调整师资队伍建设政策,根据科研任务的实际需要,为在较长一段时间中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已有教师设置科研型教师岗位,在考核及晋升时主要考察科研业绩;进一步提高教师各级岗位聘任的基本条件,逐步将教师海外留学经历作为聘任教授的必备条件,将聘任副高职岗位的最低任职年限确定为博士毕业后任讲师满三年,并加大任期考核的力度,为实现“造就和培养一批国际一流的专家学者”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以人为本,营造环境,抓好两支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哈工大要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必须以超常规的热情,付出超常规的努力,采取超常规的举措来抓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在2005年起实施“特聘教授支持计划”、“海内外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和“海外学者兼职博士生导师及海外合约计划”的基础上,今年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学校党委经过深入调研,又制定了“人才引进百人计划实施办法”、“海外学术合作基地建设暂行办法”、“CSC公派博士生预留师资项目暂行办法”、“关于新教师选聘工作若干规定”、“科研岗位聘用管理办法”等文件,努力用创新发展的眼光和思路去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加快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开创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采取特殊措施,政策倾斜,重点引进,吸引和汇聚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学术大师和学科带头人。为了打造一支强大的“大师队伍”,学校党委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结合国家人才引进“千人计划”,调整现有人才引进政策,制定了高层次人才引进措施,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重点引进海外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务或相当水平者,以及具有达到或接近于该学科今年已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业绩水平学者全职来校工作。
加强培训,注重培养,提高内部造血功能,大力加强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工作要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用战略眼光和世界眼光推进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需要在教学科研工作的实践中磨砺,更需在世界一流的学术环境中历练,为此哈工大建立了青年骨干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模式。充分利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现有境外兼职导师的资源以及我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哈工大海外学术合作基地,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派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方式,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并打造一支国际化专兼职教师队伍。同时,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在教学科研中打造优秀创新团队。把拔尖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团队建设统一起来,以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培养为重点,按照精细化的要求,落实到学科方向和个人,大力做好院士、国家杰出青年、长江学者的培养工作。
积极搭建平台,营造氛围,重视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软环境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应以人为本,学校一方面为他们搭建学术研究
和发展的大平台,另一方面给他们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让他们心情舒畅地干事业。同时,学校还注意拓展学术空间,鼓励师生自由探索,敢于挑战权威和传统观念,形成了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奋发向上、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和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为大师级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干部队伍
高等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像培养学术带头人那样培养管理干部,教师与管理两支队伍一并规划,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和改革创新精神,掌握现代科学文化和管理知识,懂教育、善管理、作风优良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党政管理干部队伍。
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平、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近年来,我校党委一直积极探索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模式的改革,修订完善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干部管理办法》。对干部选拔任用的指导思想,干部管理必须坚持的原则,机构设置、领导职数与管理权限、选拔任用条件与资格、选拔任用程序等内容作了详细规定。对学校不同类型的中层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分为不同的机制和模式:各分党委(总支)、工会、团委的干部实行选任制,各学院(系)院长(系主任)实行民主推举制或公开招聘制,校部机关职能部门和直属单位领导干部在换届时实行竞聘上岗制等,并执行党委常委会讨论任用干部的票决制。这些制度的实施,增强了竞争意识,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也推进了干部换岗交流,优化了队伍结构,为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
科学制定干部培训规划,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培训干部。学校党委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做好后备干部培养工作,同时,加强在岗管理干部的管理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在干部培训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训与使用相结合、全方位培训与突出重点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实际锻炼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教育培训,使我校的干部不断提高了综合素质、思想水平、业务能力与国际交往能力。
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在推进高校教师聘任制的同时,学校党委于2008年启动了管理干部职员制工作,建立科学、适度、可行的职员职级体系和相应的聘用与管理制度和条例,按照总量控制、分类管理、明确职责、优化结构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促进以岗定薪和按劳取酬,充分调动学校党政管理干部的积极性,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系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