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于2000年8月发表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指导性刊物·教育类核心期刊《学科教育》(Journal of Subject Education)2000年第8期(总第104期),第18—22页。
[摘 要] 本文试从英语教学理论和实践出发,论述高中英语新教材的特点,指出要把握SEFC,必须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并重,结构与功能并重,培养读写能力为主,听说为辅,以学生为主体,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辅助。教师应坚持钻研教材,认真作好教后反思笔记。
[关键词] 高中英语新教材;语言;知识;技能;手段;角色;教研
Grasping the Spirit of SEFC
Ge Bingfang
High School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stitute,
Tongxiang Educational Committee, Zhejiang,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s well as the writer‘s percep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FC, this paper tends to set forth the aspects that the writer believes are critical to make the best of the SEFC textbooks, namely, coping with language and cultur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traditional and modern ways of teaching, language teaching techniques, roles of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as well as teaching and research.
Key words: SEFC; language; knowledge; skills; means; roles; teaching and research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高中英语新教材(Senior English for China)在全国铺开使用已有三年有余了。在使用的过程中,觉得仔细体味编者的思想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在宏观上把握好这套教材,使之很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呢?本文结合笔者第一轮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个问题。
一、语言上,结构与功能并重。
语言结构是外语学习的基本内容,但在基础阶段,交际功能也很重要。语言的功能是SEFC教材较为重视的一条。编者常称本套教材编写的语言学理论并非结构主义,亦非功能-意念法,而是两者的“有机结合”,称结构-功能法。以前的英语教学受结构主义的刺激-反应学说(Sà r……sà R)的影响,认为学习语言仅仅是学习语法结构,学会了结构就可以造出无数句子。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就是以此为主要理论基础的。但是随着认知学派的产生和壮大,Piaget的发生-认知论被重视。于是产生了功能法、认知法等流派,为语言学习理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语言运用能力被看作是在一定的语境(context)中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两者有机结合,才有现在新教材所倡导的最基本的模式,即“五步法”(Revision-Presentation-Drill-Practice-Consolidation)。复习时,教师的角色是强化记忆者;介绍时,教师的角色是示范表演者;操练时,是组织者/指挥者;练习时,是裁判员/监督员/监听者;巩固(主要是写)时,是帮手(后来是记分员)(见SEFC Teacher’s Book1A:6)。此五步法,从结构操练到交际性操练到交际活动,实质上是从语言知识的学习到语言的运用(语用)的过程。SEFC教材的编写体例独特,以话题(Topic)为线索,语法现象的学习不求一步到位,而是循序渐进,步步为营,为真实情景操练提供了方便。
例1:SEFC1A L.50 Abraham Lincoln一课的结构-功能操练活动设计:
1、结构操练:
T: Abraham Lincoln studied law when he had time after work.
S1: He studied law in his spare time.
2、交际性操练:
T: What do you like to do most?
S2: I like to (operate my computer).
T: When do you usually...?
S2: In my spare time.
3、交际活动:
结合L.50内容,让学生进行Pair work或Group work,设计一个电视采访或记者招待会的场景。教师创设情景,然后允许学生自行设计交谈内容。
S3: Mr Lincoln, I hear you were great in your childhood. What did you do in your spare time? Do you think what you did in your spare time has anything to do with your success as President?
S4: I have to say that I was no great child. In fact, I was born into a poor family. I had to help my father on the farm, and my mother died early. I didn‘t go to school much. Luckily, my stepmother was kind to me. And I went to work early in my life. But I did try to read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I did work hard. I think hard work and much reading have led me through all these years....
4、真交际:
S5: Different people do different things in their spare time. What’s your opinion about that?
S6: ...
5、可以通过写作来巩固“成果”。
通过上述方法来练in one‘s spare time这一结构,十分高效。当然,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与其他的一些语言点结合。
二、知识上,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并重。
学好语音、语法和词汇都是为了交际。交际是学习语言的真正目的。语言知识是根本的。但是,“学外语而不懂其文化,等于掌握了一连串没有实际意义的符号,很难有效地加以运用,而且每每用错”。(陈舒,1997:3)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和表达思想的能力与必要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为前提。所以,摆在高中教师面前的任务,除了让学生学会语音、语法知识,帮助其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外,还要承担起教一些文化、帮助学生建构起一定的文化图式的任务。前者已经是很繁重的任务了,但后者也同样不能忽略,因为两者相辅相成。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对语言影响也很大。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应“遵循循序渐进和质量合适性原则”,“可采用对比分析、观察阅读、举办讲座等方法”。(详见葛炳芳,1998:37-40)
举例来说,虽然英汉文化均有“明知故问”的打招呼的方式,但其本质是不一样的。
例2:甲:饭吃过了吗?
乙:吃过了。 (具体行为)(见何刚,1995:22~26)
例3:A: Hi, Jack. How are you feeling?
B: Very well, thanks. How are you/And you?
A: I’m terrific, thank you. (不接触具体行为)(葛炳芳,1998:38)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这种文化意识。有时教文化只需一语带过,但是一定要带。甚至是开个玩笑也是必要的。而有时则要详细说明。
例4:笔者曾经听到一个相声,虽记不得原话,但其中文化的因素记忆犹新。大意是:
甲(指着桌子):这是东西吗?
乙:是的,它是东西。它是桌子。
甲(指着自己):我是东西吗?
乙:不,你不是东西。我也不是东西。
这样的讲解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内在联系。如何处理SEFC教材中的诸多文化背景材料(如body language, idioms, greetings等等),有待于教师思考。
三、技能上,读写为主,听说为辅。
初中英语一般以“听说领先,读写跟上”为原则组织教学。笔者以为,高中英语教学应调整策略。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因为“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它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大纲》)。
教师要化大力气安排好课堂教学的时间。一般来说,学生最舍得把时间化在做语法题上。教师应做好统筹安排,引导学生合理分配时间,注意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进而扩大其知识,让其建构起较为全面的认知图式,以全面提高写的能力,使听、说、读、写、译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正确理解“精讲多练”的含意。“精讲”是知识性的东西讲得要精,“多练”除了要多练语言知识外,更要重视阅读量。根据Krashen关于“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的论述,只有一定量的输入,才可能有一定量的输出(i+1)。保证了一定的阅读量,写起来就相对容易,也有利于说和听。
四、手段上,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它在中学的应用,从有线广播、校内电台、录音机,到投影仪、幻灯机,再到闭路电视、语言实验室、电脑、多媒体设备、校园网的建设,给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特别是中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手段应用,在以前投影仪静止的图形和文字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加以改进,以多维的、多样的、多角度的、高密度的展示方法,融声、光、电于一体,能充分体现其工具性和交互性,线性(linear)和非线性地呈现教学材料相结合,通过语言、图像和声音的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左右脑并用,全身心地投入,有利于增强真实感,调动非智力因素,消除学习紧张感和焦虑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中学生探索未知的本能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等到进一步提高。当然,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搜集和积累教学信息和资料密切相关。英语教师应当有较高的“信息意识”,可经常通过电台、电视台、电子出版物、网络等多种途径搜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需要我们学习工具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还需要对流程进行分析和重组。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最先进的手段。但是,我们不要“为多媒体而多媒体”。教学设施再高档,也只有适用于具体的教学目的时才具有效力。一个能化几分钟就能在一般教室进行实际情境中的表演,决不需要制作一个Authorware的动画来完成,否则是事倍功半的。不能无视学生的实际需要,把英语课上成一堂“图片展示课”或“音乐欣赏课”,毫无交际性和交互性可言。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仔细体味编者意图,广泛搜集相关素材,精心策划制作课件。教学需要多媒体,但用了多媒体未必就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运用多媒体技术为了搞好教学,但教学不是为了多媒体。(详见葛炳芳,1999:23~25)
事实上,能否充分使用录音机、投影仪等电教手段已被许多人认为是教师特别是外语教师素质的一个部分。有的教师过多地没有电教设备。实际上,对于一个外语教师来说,更重要的是能否充分利用好已有的设备。哪怕是一个录音机也是许多除了放放课文录音以外的许多功能。
五、角色上,教师调控与学生中心相结合。
随着教学过程的重心由教师向学生转变,学生的主体作用日益突出,学习者因素受到广泛研究,如:
生理因素:年龄、性别等;
认知因素:智力、学能、学习者策略等;以及
情感因素:性格、自信心、动机、兴趣、移情、焦虑等。
这说明学习过程的“人文主义因素得到高度重视”(Ge Bingfang, 1999a)。对这些学习者因素的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学生,使“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原则得以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注意调动学生视、听、说、想等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举,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人格因素”,“这种突出学生主体作用而又不忽视教师主导(调节)作用的课堂教学/交际活动,可以强化和扩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葛炳芳,2000:28)而高中英语新教材的教学任务涵盖了听、说、读、写、译等各个方面,又侧重读写,这样,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协调就显得格外重要。作为教师,应当重视教师的角色(teacher-as-facilitator)。而要做好调控者,对教师的工作实质上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笔者所听的公开课中,大多执教者都知道英语课应该怎么教。课的好坏一般都取决于“实际操作”。所以,教师应多考虑如何来填补"How English IS taught"与"How English SHOULD BE taught"之间的空档(gap)。因此,教师要研究如何设疑,如何开场,如何收尾,如何控制teacher-talk和student-talk,如何进行highly effective teacher-talk和student-talk,以保证学生的课堂活动时间和效率。
六、教研上,坚持钻研教材,认真作好教后笔记。
钻研教材要做到读通教材,前后贯通,合理安排课时。每节课上下来,总有得有失。将关于学生、教师本人、师生协调等的得失记录下来,有利于自我评估,及时反馈。要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a reflective practitioner),多一些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反思本身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帮助教师认识自我,认识学生,认识教的过程,也认识学的过程。
笔者对中学英语新教师的一项研究(详见GE Bingfang,1999b)表明,在中学英语新教师和中学校长看来,教育科研和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师职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而教师在自己的教室里亲自进行研究即是最有效的研究了。所以,作好教学笔记能为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教学科研提供最佳素材。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实,课堂教学的研究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是天天在做的事情,如讨论课文内容时pair work和group work的运用、设置情景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时录像资料的使用,讲解语法时归纳法和演绎法的交替使用等等。有些课堂教学研究时间较长些,如学习者策略(learner strategy)、值日报告对学生口语水平提高的作用、阅读技巧训练对阅读理解的作用等。教需有法,法无定法。正因为如此,课堂教学研究才有其价值。在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时,应充分考虑提出问题的缘由,根据具体情况寻找突破口,控制变量,尽可能全面分析数据,使研究反过来再为教学服务。
七、结束语。
总之,教学是一个系统,牵涉到方方面面。新教材为教师施展自己的才华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素材。但教学思想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标,教师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一定能教出成绩。备课时从“学生会怎么样学?”出发,而不是仅仅考虑“我该怎么样去教?”多一点“换位思考”,搞活课堂,以便带动课外,带动英语学习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 Brown, H., Teaching by Principal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Regents. 1994.
[2] GE Bingfang, A New AR Approach for a ‘Language Learning Anxiety’ Project [J]. In Christie, A., Global Anthological Journal of Action Learning. Volume 3, Issue 2. Available on-line at: http://www.free-press.com/journals/gajal/articles/publish/gajal-article-085.htm. 1999a.
[3] GE Bingfang, A Study on Novice EFL teacher Development [J]. In Schwartz, S., Nexus: A journal for Teachers in Development, Volume 2, Issue 2. ISSN: 1521-1894. 1999b.
[4] Krashen, S., 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 [M]. Longman.
[5] 陈 舒. 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J]. 国外外语教学,1998,(2):1-4.
[6] 葛炳芳.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 湖州师专学报,1998,(3):37-40.
[7] 葛炳芳. 中学英语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思考[J]. 外语电化教学,1999(3):23-25.
[8] 葛炳芳. 试论英语学科的素质教育[J]. 学科教育, 2000,(3):24-28, 33.
[9] 何 刚. 试论语用提问的跨文化功能[J]. 外国语,1995,(2):22-26.
[10]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中学英语第一册(上)(必修)教师
教学用书》[Z]. 1995年10月第1版, 6-7.
[11]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英语教学大纲》[Z].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