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与教材配套的《科学课活动评价指南》中可以看出,科学课对实验能力培养的侧重点有所转移。过去的实验由出题人设计好实验,学生按部就班地实践,观察现象后完成报告。而如今,为了证明某一现象,要求学生自选实验仪器、自设实验步骤完成操作,学生发挥的空间大了,但对其实验能力也提出了高要求,要求学生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周老师说,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看”实验,从相同类型的实验中寻找规律,以借鉴使用。当然,这要以扎实的基础知识为前提。
“以前的实验,老师一人做,学生在下面观察现象就可以了。”周老师称,现在的实验要求学生不光要注意现象,更要关注实验的过程(如步骤、选材、仪器等),单看别人的演示已经不能满足学科要求,关键是要自己动脑、动手。从看实验到能够设计一个实验,就是进步。在生活中寻求实验机会
科学课对学校的实验室提出了高要求,但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学校还没准备好。所以,为了配合学习,学生应主动在生活中寻找实验机会。对于学校布置的小实验,学生一定要动手,不可敷衍,须知,不动手学不好这门课。
周老师举例说,在学习水、阳光、空气等相关内容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实验:如收集三峡大坝蓄水资料、培养绿豆芽来观察阳光对幼苗生长影响、观察星空识别绘画、检测院子里的土壤酸碱性等。
最后,周老师建议学生在家添置一些必要的实验仪器,如试杯、试管、培养皿、吸管等,还可自制一些实验仪器。对于家长,只要孩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验,不要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