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补出省略成分,保持完整意思
文言文简洁精练,常常微言大义,但大量的省略为理解带来了困难。如省略主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等。其中主语成分的省略最为普遍。如: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淮安考题)
(2)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南京考题)
(3)然后世未有能及(之)者。(连云港考题)
(4)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徐州考题)
例(1)(2)都省略了主语,例(3)省略了宾语,译时要补出来。例(4)的情况较为特殊,前后句之间省略了连接成分,译时要补出“如果不停止的话”,否则句意不通。
二、把握句式特点,译出原文语气
古今汉语的句式从整体上看基本一致,但是文言文中有些句式与现代汉语还是有较大的差别,必须把握其特点,译出其语气。如:
(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扬州考题)
(6)微斯人,吾谁与归?(常州考题)
(7)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镇江考题)
例(5)是文言判断句,陈述语气中流露着诚恳,要译出来。例(6)要译出反问语气,并把倒装成分“谁与归”调整过来。例(7)是含有介词“于”的句子,需要调整句序:(只求)于乱世苟全性命,不求于诸侯闻达。
三、重视实词虚词,译好关键词语
文言实词是文言文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果实词译不准确,这个句子意思就无法表达出来。而虚词是句子能正常运转的润滑剂,其组词造句和表情达意功能不能忽视。其中,有的词语至关重要,把握不好,全句的理解就受到影响。
(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徐州考题)
例(8)中的“则”(如果)是关键词,翻译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全句表达。
四、注意修辞手法,译好借代互文
(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盐城考题)
(1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盐城考题)
以上两例,都使用了借代手法,“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丝”、“竹”代指音乐,不能望文生义,直接翻译。
此外,互文是文言文的一种特殊修辞手法,译时要前后贯通。例如: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物己喜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木兰诗》)
五、正确切分停顿,译好单音节词
(12)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连云港考题)
此例中,“夫”为发语词,如果切分时“夫人”相连,则句意理解必然出现偏差。上文例(3)中“然后”亦不可切分在一起。“夫”、“人”、“然”、“后”应作为四个单音节词而不能当成两个双音节词来理解。
关于文言文翻译,前人还总结出“信”、“达”、“雅”三字标准,“审”、“切”、“连”、“誊”四字步骤,“对”、“换”、“留”、“删”、“补”、“调”六字法,“字字落实,文从字顺”八字要求,可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