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光明日报头版刊发文章《做一颗像钟扬一样的种子》,再次聚焦我校校友钟扬。以下是报纸版面与文章内容。
做一颗像钟扬一样的种子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15日 01版)
作者:本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
“钟扬是复旦大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和我们一样都是平凡的人,但是平凡的人一旦拥有志向,就会忘我投入,这正是当今社会所缺乏的精神力量。”上海杨浦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史文卿是上海第四批援藏干部,忆起钟扬他颇为感慨,“钟扬愿意去吃苦,在上海和西藏来回奔波16年,那是因为他心里有一个大梦想。钟扬的精神对于这个时代是一种唤醒。国家振兴不仅要靠科学家,还要靠每一个在平凡的岗位上全身心投入的人。”
2017年9月25日凌晨,植物学家、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去世,年仅53岁。他的故事和4000多万颗珍贵的西藏植物种子联系在一起,和西藏高等教育事业联系在一起,和播撒在无数青年学子心中科学研究的种子联系在一起。
“随着对他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了解的细节越来越多,对他越来越敬佩。”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楚永全是钟扬生前的同事。作为钟扬事迹报告团成员,他眼中的钟扬,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和拼搏精神,有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干净和担当。
钟扬的精神,与上海的城市精神共振,已经融入这座城市的内核。做一颗像钟扬一样的种子,尽己所能地播撒梦想、推进事业、成就希望,得到越来越多的真诚呼应。
在复旦大学,争做“钟扬式的好党员”“钟扬式的好老师”“钟扬式的教学团队”“钟扬式的科研团队”等主题活动不断开展。七一前夕,复旦大学党委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钟扬式”好党员评选,10位同志获评首批“钟扬式”好党员荣誉称号。
“钟扬同志为西藏的教育科技发展,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希望,这份崇高的事业不会因他的离去而停步。”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说。“复旦大学与西藏大学生物多样性与全球改变联合实验室”“钟扬生物多样性研讨室”5月在西藏大学建立。8月下旬,生命科学学院多位教授将赴西藏大学举行“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与全球气候改变”研讨会,进一步促进两校科研合作项目落地。
借助媒体报道、事迹报告会、原创话剧、人文纪录片等多种方式,钟扬精神激励着申城千万儿女。复旦剧社排演的校园话剧《种子天堂》广受师生好评,已开始在上海市高校巡演。《钟扬文选》《钟扬纪念文选》《钟扬小传》陆续编辑出版。今年年初,钟扬的家人决定捐出钟扬的交通事故赔偿金,成立“复旦大学钟扬教授基金”,用以鼓励更多热爱科研、教育、公益事业并具有贡献精神的年轻人。
“不是杰出者才善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钟扬曾说。他给上海最大的礼物,是在浦东临港海岸的一片红树林。过去,红树林最北只能在温州存活,上海这片是植物学上的极大突破。近一年来,复旦生命科学学院的南蓬和经佐琴老师的团队从未停止努力。今年夏天,浦东新区新城镇政府、临港港城集团主动提出为红树林育苗基地提供土地和资金支持,为后续筛选并保存更加适应上海气候的红树植物进行引种试验和种苗培育提供保障。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大批像钟扬一样的播种者和筑梦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张涛甫说,钟扬的所作所为,不论是卓绝大事还是凡常小事,都有爱国情怀和报国梦想支撑,皆有伟大初心搏动。尽己所能,以极限的努力奉献最佳的状态,就是最好的学习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