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2014年“文明礼貌月活动”征文比赛
【字体:
我校举办2014年“文明礼貌月活动”征文比赛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4-14

    近日,我校政教处组织高二年级学生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征文比赛,共收到同学们的作品六十余篇。评审组对来稿的反复斟酌评审,共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

“文明礼貌月活动”征文比赛获奖名单

编号

题目

作者

班级

指导老师

奖次

 1

篱笆青青

张智皓

高二(14)班

罗江霞

一等奖 

 2

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

张碧瑶

高二(19)班

徐  勇

一等奖

 3

让文明回归

何君怡

高二(8)班

周向东

二等奖

 4

文明!文明!

何  锐

高二(4)班

王  妍

二等奖

 5

礼治与法治

吴汇汝

高二(17)班

徐  勇

二等奖

 6

我们还需要些什么

王依晴

高二(10)班

罗江霞

二等奖

 7

文明的底线

曹怡清

高二(20)班

王  妍

三等奖

 8

别丢掉

胡迪园

高二(5)班

潘文珍

三等奖

 9

文明如风,礼貌似笋

林金城

高二(7)班

程晓明 

三等奖

 10

文明这件小事

凌金凯

高二(16)班

潘文珍

三等奖

 11

文明的意义

陈星宇

高二(18)班

倪哲先

三等奖

 12

文明是一种习惯

胡思琦

高二(8)班

周向东

三等奖

 

篱笆青青
高二(14)班  张智晗

    浪迹天涯的游子,在生命的旅途中,你一定见过险石堆砌的院墙,一定见过飞湍塑成的篱墙;尘世匆匆的过客,在心灵的小径中,你一定途径过金玉镶嵌的围栏,一定途径过混泥土筑起的大厦。而你,是否会想起那方矮矮的篱笆?

    篱笆青青,如一条绿色的丝带,拴住了你,系着了我,连接了所有人的心,如春日的暖阳温暖着你我。

    它或许是一排稀疏的细竹,就这么静静地站着,就这么翠翠的绿着。疲于奔波的你被这一抹绿色牵住了步伐。你甚至可以看到细竹背后小小的庭院,一块菜地,一口水井,几只鸡,也许还有一只猫在晒太阳。“累了吧!进来歇歇脚,休息一下!我来给你打碗水!”也许小院的主人有着你从未听过的地方口音,但你疲惫的心却忽然射入一抹暖阳。水凉凉的,你干涩的双目对上了小院主人温暖的目光,水似乎变甜了,忙乱的身心在这方小小的篱笆围成的“心”里找到了前行的方向。就这不经意间的一个小小的善举让你前行的路上洒满阳光。

    篱笆青青,如一场绿色的甘霖,滋润了你,感动了我,灌溉了所有人的心,如布谷送来希望的福音。

    它或许是几棵不高的枣树。邻家的小淘气眼巴巴地望着枣树红红的果子。枣儿枣儿掉下来!小院主人笑眯眯的将那又大又红的果子塞了一小竹篮,还不忘摘几根刚成熟的瓜。“拿去吧小淘气,给你妈妈和婶婶尝点儿!”院子虽小,却涌动着暖暖的人情味儿。就这点滴间流露的真诚却足已装点整个世界。

    篱笆青青,赶路的人儿,你是否也尝过甘甜的井水,你是否也被送予一篮脆脆的枣子,你是否也收到过一束挂着朝露的鲜花。篱笆青青,你是否也想把自己的心变成这方矮矮的“篱墙”?

    而我们每个人的心又何不能变为一方青青的篱笆呢?为何要在心路上设置险滩奇石呢?为何要用冰冷的混泥土将心封锁在黑暗之中呢?

    一方青青篱笆,传递着真、诚、善,传递着热情,友善,祝福。倘若你心的大鸟还囚禁在冰凉的牢笼中,请推翻这冷酷的枷锁,在院墙周围撒上深深浅浅的花籽。

    待到春回大地的时候,采一束鲜花赠予路人,带一束芬芳上路,而那方篱笆青青葱葱,渐渐的,那抹绿色浸染整个世界!

 

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
高二(19)班  张碧瑶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华夏儿女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着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我们不应只在这热情洋溢的三月弘扬雷锋精神,而应让文明礼貌成为一种习惯,时刻散发清香。

    也许有人会问:什么才是文明美德?其实,良好的文明美德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文明来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寒冷的冬天对他人一句亲切的问候就能温暖他人,这是语言的文明,拾起地上的小纸屑虽只是举手之劳,却充分显示了个人良好行为的文明,所以文明说到底是一种习惯,是一种人文关怀。

    同学们放眼望向校园:操场上干干净净无纸屑,到处有青草绿树的映衬,一排排整齐的教学楼,难道说我们的校园不美吗?可它确实有美中不足的地方:食堂里插队的现象屡见不鲜,草坪上出现了清晰的“人行道”;教学楼的窗户里不时的垃圾飞出,刚打出花苞的树枝被人折去;不文明话语从同学们嘴里冒出……或许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忽略了生活中文明的存在,导致文明美德的理念日渐淡薄,尽管我们处在高科技的时代,却愈加需要文明美德的重建,因为若是失去文明美德,我们的社会就像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失去了颜色的装饰,从而失去了生机。

    当你在电梯里兴高采烈的讲电话时,你是否想到了你旁边一位年轻妈妈怀里的婴儿刚刚入睡,当你无视红绿灯的存在,大摇大摆的横穿马路时,你是否注意到在那里等绿灯的小学生正对你报以疑惑的目光?其实,文明也可以离我们很近很近,站在一米线以外,文明便是一米的距离;停在斑马线外,文明便只有几厘米的距离,当文明一旦成为我们的习惯,便给这个世界着上了温暖的色彩。

    当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提起繁荣昌盛的汉唐时期时,国人的脸上满是自豪,那么我们能给后人留下什么呢?是沙尘飞扬,暴雨频发,地震不断的满目疮痍的国家吗?国家经济强大的表象,掩饰不住人们的焦虑与浮躁,唯有精神上也强大了,国家才称得上真实的强大,我们留给后人的应是一个真正繁荣富强的国家,那么,我们应如何做是好?

    既然文明应成为一种习惯,它就不应该是来自外界的束缚,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基础,文明则是修身的根本。随手捡起一片废纸,红灯停绿灯行……这些应该都不难做到吧。世人总是行色匆匆,囿于自己的圈子里,却忽视了其他的人,甚至给人造成了伤害都不自知,其实,我们可以优雅的活着,抬起头,多看看,静静听,文明的做事,不会阻碍你前进的脚步,反而会让你走得更快,更好。

    还记得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公益广告吗?一个晨练的青年,一边跑步锻炼身体,一边帮孩子们拿下了不小心扔到树上的羽毛球,还把路边的垃圾扔到了垃圾箱,还帮助一位费力上坡的三轮车老人推车,早晨跑了一路,好事做了一路,快乐了别人也满意了自己。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人:还记得刚开学时帮人拿那笨重的行李而汗流浃背的学长,公车上主动为老人让座的同学,食堂里帮助寻找饭卡的厨师……他们都是平平凡凡的人,从事的工作也不那么惊天动地,也许他们的名字不会在报纸上出现,但是他们却用行动彰显出文明的力量,他们上演了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感动,这正是我们需要的,不只是几个人的行动,而是一个民族的行动。

    菁菁校园,学子圣地,靠我们全体学子共同呵护,才有其欣欣向荣;莘莘学子,优良学风,靠我们全体学子孜孜追求,才有其硕果累累;师生和谐,崇德尚纪,靠我们全体学子言行相随,才有其蔚然成风。亲爱的同学们,为维护校园神圣高雅,树立文明进取学子形象,让我们携手努力,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争创文明先锋,做校园文明的先行者,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为校园文明这幅迷人的画卷渲染出更加耀眼的光彩吧!

让文明回归
高二(8)班  何君怡

    文明,之于现在的国人,就像一块高悬着的、闪着金光的匾额。而最为悲哀的是,在偌大的中国,想找到文明,已经是很难的事了。

    曾记否?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口香糖残迹。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迹,甚至在一些不到一平方米和地面上,竟有9块污迹!多么刺目的数字!多么鲜明的对比!神圣如天安门广场,竟成了游人的垃圾桶?而更为讽刺的是,据报道,在“十一”黄金周的第二天,乌鲁木齐市南山旅游景区出现80多名韩国游客集体捡垃圾的场面。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在游览途中看到景区垃圾遍地,便自发地组织起来清理垃圾,短短20分钟,方圆近1公里的垃圾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在这之后,韩国游客才安心继续游玩。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反映的却是文明在两个国家的人心中的地位。今天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政治地位稳步提升,但人们却忽视了精神家园的建设,忽视了“文明”。作为国家的未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文明回归。

    让文明回归,需要一颗坚定的心,需要决不放弃的信念。

    做一天的文明人很容易,想要做一辈子的文明人,却很难。潘威娜,一个陌生却不平凡的名字。她是一个只有两个手指的女孩,从10岁到15岁的5年时间里,她利用课余时间捡了6000多枚废旧电池。她用自己的行为向我们诠释了何为“坚持”,何为“文明”。

    让文明回归,需要我们从个人做起,从现在做起。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多一点亲和,少一点急躁,人与人之间就有更多的温情;如果我们每个人的口中都能多一点文明用语,少一点“脏字”,人与人之间就能少一点摩擦;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捡起一片纸屑,少扔一次果皮,我们的生活环境就能更干净整洁;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遵守学校制度,我们的校园也会更加美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从个人做起,无以成就文明。

    让文明回归,需要我们把文明当成习惯,让它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福特公司的总裁福特,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一同应聘的三四个人学历都比他高,当前面几个人参加面试后,他觉得自己没希望了,但最终只有他被录取了。因为他一进门,发现地上有一张纸,便弯腰捡了起来,并顺手扔进了垃圾桶。面试的董事长解释说:“虽然前面三位学历比福特高,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的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福特关注小事的文明行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福特就这样进入了这家公司,缔造了他自己的辉煌。当文明成了一种习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我们的修养,帮助我们走向更宽广的未来。

    让文明回归,不应只是一时的风采,而应是长久的风景。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让我们用一颗坚持的心,从现在做起,把文明当成习惯,让我们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体现出华夏民族特有的气质与素养!

文明!文明!
高二(4)班    何锐

    文明是推动人类进步的车轮,是使人类社会逐渐发展的推动力。如但丁所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文明,是成长的方向,是成功的资本。

    文明,就是照亮世界的那抹阳光;文明,就是杨时,游酢拜访老师,怕打扰老师睡觉而在雪地里等候,直至雪深一尺!有一次,我的老师去英国学习,他的同伴在一辆高速大巴上随手向窗外扔了一块果皮。而这时,大巴缓缓停下,拖了约一百米,司机下车,走回去把果皮捡起来,一句话没说,继续开车,缓缓起动。做到文明,不仅仅只是不乱扔垃圾,不踩踏草坪,我们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多一滴甘泉,滋养文明之花。实现文明做人,是一生的财富,而如果人人文明,世界便晴空万里。文明现象无处不在,它们是我们学习文明的榜样,是我们提高素养的方式。因为有了文明,生活才有了安全感、幸福感。文明,是快乐的源泉!

    然而,要做到文明,我们同时要知道不文明的危害。比如说,由于城管提出的规则不利于商贩的利益,商贩便使用暴力,殴打城管致残、致亡时有发生。因此,多了个“恐怖”的冷职业——城管。菜市场也不再安宁。再有,许多旅游景点,远看壮观,美丽的建筑物,近看却惨不忍睹——密密麻麻的刻字,给古物留下了比历史还要残酷的痕迹。又如我们身边的,在影院、学校大门等人群较大的场所,经常因为某种激动的事而疯挤造成了踩踏事件。鲜活,无辜的生命就在陌生人的脚下,在一片浑乱中逝去。不文明现象,就如一场酸雨,腐蚀人们的心灵,吞噬人类的文明。为何城管商贩间不互相理解,配合?为何不去做个文明游客,为后面的游客留下同样的美景?为何不文明礼让,在公共场合保持秩序呢?

    文明,是人类社会最美丽的花朵。保持公共环境卫生,遵守交通规则,保持公共秩序等是文明的体现,文明礼让,尊老爱幼,是我们学习文明的内容。不要让不文明现象污染了你的生活,我们要成为文明之泉,给人间带来滋润。如果你想看到花开,请退出草坪,如果你想看到鸟飞,请少破坏树木;如果你想拥有蓝天,请少排放废气,如果你想看到人们幸福的笑,请共同做文明的人;如果你想让人们拥有健康生活,请共同保护这个文明世界。
文明可以提高你的素养,可以给生命带来生机。文明之花,需要我们共同浇灌,作为一个有志成才的人,大声说出自己的誓言;做个文明人!

 

礼治与法治
高二(17)班   吴汇汝

    泱泱华夏,素来以礼为国之根本,中国亦以礼仪之邦而著称。而法亦随礼而生,古之仁君圣主莫不以礼治国,而以法助治。

    而时至今日,法治观念被一再强调,而礼治早已封存于历史课本之中,自立国以来,《刑法》、《宪法》…以及各种应时应势而生的法律法规层出不穷,而尚无一部类似《周礼》《礼纪》等以礼为中心的著作。

    因此,便出现了这样现象,各种法律法规越来越细,而人民素质却越来越差。各种社会体系制度越来越完善,而法治观念越来越淡薄。

    如最近引起巨大舆论热潮的《南宁市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拒绝给老幼病残孕让座,经劝阻仍不改正的,驾驶员、乘务员可拒绝为其提供营运服务。

    此意见稿一出,引起的不是一阵让座文明的礼貌之风,却带来一波争仪狂潮,是是非非的争议者如此之多,假若我们不是先去争论是非,而是自己起身让座,那么何愁道德不行?又何论法律太宽?

    而将历史倒回千百年前的唐尧虞舜时期,此时完备的法典尚无可考,而其民风淳朴,道德高尚却为历代所称道,何也?昔者舜以乐传教于天下,故天下之百姓皆从于礼乐之治,于是乎,酷刑不施而奸邪之事不兴,国法未备而仁义播于四海。

    教化,所恃以为治也;刑法,所以助治也。所以,文明之风盛行,必将以道德教化为主,刑法条规为辅。如其不然,虽董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这种情况亦屡见不鲜,若单纯以法律规之,定之,亦难禁无道德之风。
春晚上的小品《扶不扶》其实就反映了我国几年以来常常出现的道德尴尬,面对街上老人摔倒,我们走上前去将老人扶起来,本来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甚至说不上什么道德,而到如今,人们却不愿去扶,更不敢去扶,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早已荡然无存,又何谈文明德呢?的确,扶老人并不是我们必须履行的义务,不扶亦不犯法,而假使法规明文规定,人们开始扶老人了,那么再出现其他现象,是不是又要不断地增设法规呢?正如小品所说,我们要扶起的不只是老人,更应该道德观念。

    而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尚不能为道德风行做出很大的贡献,而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不乱扔垃圾,不践踏花草树木等,而最重要的是道德观念的加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假如人人如此,那么何须一再地呼吁道德文明。

    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唯礼可以治,而法可以助治。

我们还需要些什么
高二(10)班  王依晴

    周末,起得很早,想去书店买几本教辅。街上的车水马龙尽量出现代都市的繁荣,不免为我们城市的发展由衷感叹。宽敞的柏油马路载满了各式的汽车,路旁的行人个个笑容可掬,想着想着,心情不禁爽朗了许多。突然一辆红色电动车猛地从我身边很近的距离擦过,不由吓出一身冷汗,真想说点什么却欲言又止,而眼前的情景更让我惊呆。红色电动车撞掉前面一中年男子的公文包后,丢下一句“妈的,怎么走路!”便唰地冲走了,中年男子拣起公文包,摇了摇头……

    在忙碌的身影和无谓的愤懑中,时间从指尖匆匆滑过。穿行在城市的丛林中,高楼林立,商店橱窗里娇媚着靓丽的衣裳。人潮如蚊,擦肩而过的是陌生的面孔。城市每天都在喧嚣中进行,延续着现代文化的传承,而那种生命的亲和与谦逊,自然的濡染和相融却渐行渐远,沿着时代的步伐前进,我们是不是要时常问问自己,到底还需要些什么?

    放学铃响,同学们蜂涌而至,挤在并不宽敞的楼梯上,不小心谁踩上了谁的脚,是不是可以听到一句“对不起”;校园的草坪上,是不是可以不再有我们的足迹;走廊上是不是可以不再有飘然而至的纸屑;教室里是不是可以不再有打闹的身影和嘈杂的谈笑。

    “前进一小步,文明一大步”,这是文明最深切的呼唤,正如有人说过:“在怀疑的年代,我们更需要信仰”一样,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文明。

    文明不像法律一样有有硬性的规定,它是一个软环境,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自然流露,它的崇高指向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通行证。

    大凡事业成功的人,他首先必然是一个文明层次比较高的人。曾在书上看到一则关于周恩来总理的故事,一次周总理排队理发,大家都知道周总理日理万机,便争先恐后地让着他,而周总理却坚持排队,他说:“大家都很忙的!”

    我们也曾系着红领巾走在街头争当小雷锋,但是那却成了遥远的我们。“雷锋三月来,四月去”,人们正在以最犀利的语言刻薄着属于曾经的现代文明。我想,我们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文明的起源,而是文明的坚守。

    文明是一面镜子,你给予它一个微笑,它便报以你微笑。

    文明是一座大山,你给它一支鲜花,它报以你整个春天。

文明如风  礼貌似笋
高二(7)班  林金城

    中国是一个注重文明的国家。中国人也是讲求文明礼貌的。

    所谓“讲求”,“讲文明”即是一个集体当时代的和谐指数,而“求文明”则是一个民族为之奋斗的历史长河。

    在两千多年前的《论语》中,就记载了“礼之用,和为贵”,“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之类的句子。表明了文明有礼的生活原则已然萌发,而且是为人尊崇的,孔丘本人在实际生活中也很好的践行了文明礼貌。在周游途中,他遇到年长的人,在十步之外,便驻足让步;遇到长官经过的车马,便退到一边,俯首倾身;见到各国君主,他强调尊周室,重周礼。即便是路上撞见一个霸道的毛头小子,也和气地接受了他的提问。在认输之后,没有摆架子,反而彬彬相让而去。孔圣人用有礼的行为描绘出了文明的模样,用“和”的姿态散发出人性和光芒。作为中国古代的“名信片”,他的籍贯是文明。而作为中国近代的“名信片”,周总理同样的着迷人的魅力。作为国家总理,每视察一处,总要和厨师、服务员一一握手致谢;接待外宾,总是提前到达,在会议结束后,又送至门口,目送其离开。难怪外国记者会惊叹他“人品非凡而令人神往”。

    文明礼貌是以个人修养为中心而激发,它的对象是不分国度,也不论等级的。这条人文定律比物理定律适用的范围要广得多。从孔子到周恩来,他们良好的传承并发扬了中华文明有礼的风尚,展示了一种民族气节,一个国家形象。

    文明如风,似有还无的萦绕着我们的生活;礼貌似笋,它的新生却是真切地表现在人们身上。古人云“言得其宜,智愚同赞”可见礼貌用语是非常重要的,霍克任澳大利亚总理时,因与一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而骂他是“愚蠢的老家伙”。他因此而摊上了官司。我想那时,他一定会把头埋进被窝里,骂自己是“愚蠢的家伙”了。在而后的招待会中,他着重地向老人道歉,并请求原谅。是的,不讲求文明的人才是愚蠢的人。在任何场合和时间,我们都应选择文明用语。同样文明的行动也很必要。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物的思想,更为了强烈直接地影响着周围环境。子曰“不学礼,无以立”,文明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表现,不讲究文明有礼,就会为人排斥,难以立足。

    一个人要想自如地生活,必须懂得文明礼貌的原则,去了解它的“性格”。文明礼貌的性格是温和的。弘一法师说“心平气和,非有涵养者不能做”。看来心平气和是一个人文明礼貌的先决条件。霍克就因一时困恼而出言不逊,扫来麻烦。相反的,我们由此也应看出它的“脾气”可不小,一旦违背了它,就会造成不好的后果。

    反观现实生活,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已经大幅优化,但是各种不讲求文明的行为却屡屡曝光,难道他们不知道这严重的后果吗?我想不是的。苏洵的句话叫“约之以礼”,可以从中感受到的是“礼”对人的行为是具有约束性的,正是文明礼貌的约束性阻碍了人随性而为,随利而为的想法,而为利舍礼的人,只会在瞬间的甜头后,受到法律的重锤。

    文明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一个抛却文明只顾利益发展的民族是扭曲的,一个不讲文明粗俗无礼的个人也是浅薄的。作为新时代的起跑者,我需要有平和的心态,去复苏中华民族文明礼貌的品质。文明如风,礼貌似笋。和风过处,新笋遍野。

文明的底线
高二(20)班  曹怡清

    白岩松曾在微博中感慨:“这个时代怎么了?都拿一个人的底线当优点。一件食品很好,不是因为好吃,而是因为没有添加剂;一个人很伟大,不是因为他多好,而是因为他讲诚信、守时、不偷东西。”

    阳春三月,温和的春风吹过,我们身边又掀起了文明礼貌的热潮。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问问自己,文明礼貌这条底线还在不在?

    在这个繁弦急管,五光十色的世界,我们应当明确:讲文明懂礼貌本不是值得大肆夸耀的事,它是一个有良心的人本应具备的品质。

    有个主人养了两只鸡,一只爱唱,一只喜静。一听到“咯咯咯”的叫声,主人就从爱唱的那只母鸡旁拾到一枚鸡蛋,一天,主人从鸡笼旁经过,刚好看见喜静的母鸡产蛋,蛋一落地,它便起身不声不响离去,而那只爱唱的鸡却走到蛋旁,“咯咯嗒”地叫个不停。

    文明礼貌并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并非真心那又有什么意义呢?时时刻刻文明礼貌,遇到应当做的事,便责无旁贷,无关乎月份时间,无关乎他人赞扬。

    刘备告诫儿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越是细微处越能体现一个人的本质。生命平等,花草虫鱼也应当被尊重;对于环境,不能先污染后治理,真正生性洒脱,不必以毒舌脏话体现。这些老生常谈的话题,已让我们明了如何叫做文明礼貌。那么,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如今科技发展如洪水猛兽,无论是近在咫尺还是天之涯,地之角,人们可以以文字为载体,相遇相识相交。或轻声低语,或侃侃而谈,或嬉笑打闹,或针锋相对,不亦乐乎。可总有那么些人,把屏幕当作自己的保护伞,极尽损人之能,每每有人发表议论,就见缝插针,甚至骂语脏话不断。亦有人花言巧语,蒙敝他人。

    在信息化社会里,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各色信息,我们可以畅所欲言,可以舌灿金莲,但要紧的是要守住心中文明的底线,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

    文明是如豆星火,薪薪相传,亘古不灭;

    文明是耀眼火花,温暖他人,照亮自己。

    人间三月,花越开越美。

 

别丢掉
高二(5)班  胡迪园

    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关于文明,道德,信仰的热情。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祖祖辈辈在学堂木制课桌前,端坐着摇头晃脑地吟唱着的句子,有多少人还记得全? 还有多少总角小儿知道孔融让梨的谦让,听过卧冰求鲤的孝心?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传承到今日,往日的皎皎明月之辉仿佛只剩下点点荧火之光,或者更确切的说,那点点荧光也已被触摸屏的幽冷之光吞噬殆尽。

    文明去哪儿了,被我们丢了吗?

    古时候,有个官员家人与人盖房占地起了争执,官员修书一封:“让他三尺又何妨。”于是便有了六尺巷的故事,睦邻与礼让的故事。而现如今就连“抉不扶”都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我们要到哪里去找一诺千金,到哪里去找夜不闭户,到哪里去找六尺巷。毒胶囊所毒害的不仅仅是健康,倒在地上的也不仅仅是身子,更是毒了道德,倒了人心。

    道德去哪儿了,被我们丢了吗?

    西方人信救世主耶酥,阿拉伯人信真主安拉,中国人信什么?是信佛吗?可信如来,信观音于如今的年轻人而言,不过是迂腐和迷信而已。信仰,并非是让我们不切实际地乞求上天保佑,它是一种力量,一种将人团结起来的力量,一种约束着人的行为的力量,一种来自心底的力量,它最强大亦最脆弱。

    信仰去哪儿了,被我们丢了吗?

    光怪陆离,灯红酒绿的社会,看似很繁盛,很热闹,可实际上不过是一场浮华,一场喧嚣罢了。没了追求真理的热情,没了探索文明的热情,没了坚守道德的热情,没有了,全都没了,所以变得躁动不安,变得无奈而疲惫。

    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若丢了,再拾起来就是。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不仅仅是一场晚会的激情,一年一度的心灵收成,传承着一篇浩大的道德史诗;汉字听写大会不仅仅是一次智慧的较量,一个一个的方块字,堆砌着整个浩渺的华夏文明。

    丢了的人在努力拾取,没丢的我们便仔细抓紧。但愿,这一把过往的热情并未远去,轻轻,在心底。

文明这件小事
高二(16)班  凌金凯

    漫步在三月的花红柳绿中,内心不时有一阵细语在提醒着我们呵护这美景;行走在遥远的异国他乡,总有一种可贵的品质在规范着我们的行为;即使在人生最失意困厄的时候也会有一股力量推动着我们做到无愧天地良心,这就是人类共同的情怀追求——文明。

    文明是人类所创造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古训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文明是我们在满足自身需求后的一种自觉价值取向,是我们骄傲地自称为人的资本。丧失文明的人在四海之内、苍穹之下无立锥之地,丧失文明的社会终会流毒无穷。

    中华民族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昔者孔融让梨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谦让爱人的文明之举;今朝杨善洲数十载坚守望大山植树的善行也向我们传递服务社会的正能量。古往今来,无论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在努力以身作则,践行文明。

    既然文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行动呢?其实“不尚空谈,脚踏实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这几句简单朴素的话已囊括了文明的义理。当下或许我们陷入了言清行浊的泥淖。一方面公开大声呼喊着要弘扬雷锋精神,可是私底下的行为却与文明大相径庭。我们是否在迟到的早晨横穿草坪?是否在起风的日子里对空中飞舞的纸屑视而不见?亦或是因为一点小事和同学恶言相对?这里我想起了丹柯的一句话,“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为什么我们要把我们的气力浪费在思想上,悲伤上呢?”试问我们为什么要不顾一切做口头上的巨人,而忘记去做个脚踏实地的践行者?雷锋精神无疑是引领我们走向文明的旗帜,可雷锋精神随时代的变化而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今天它不只是个口号,更多体现在要求每个人都能做好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到律己养德。
我们的身份总是在生活中不停地转换,文明要求我们养成良好的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居家则勤于帮助父母分担家务,乐于陪父母聊天谈心;留校则要和同学和睦相处,帮助同学解决难题,理解老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进社会则对他人的援助心存感激,又将这份温馨传递给更多人。凡此种种小事,我们又怎能说这不是文明?文明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它是在凡尘里真真切切盛开的花朵。倘若社会上所有人都愿意以点滴做起,那么当这些不起眼的举动汇聚起来的时候,华夏大地又会刮起怎样一股气势磅礴的文明新风?

    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能够透射出文明,但恰恰我们最容易忽视的就是这些小事。所以让我们抛开萦绕在耳边的口头话,带着一双慧眼去发现文明,然后怀着一颗热忱的心,用自己双手的行动彰显文明的魅力。

    文明之舟已停伯在眼前,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义不容辞要扬帆掌舵,乘风破浪,带领整个社会驶向另一片海阔天空!

文明的意义
高二(18)班  陈星宇

    有人说文明是每个人做做样子,大家看得舒服就行。我却认为不是这样的,我认为文明是有意义的。文明对于我们每个人,我们整个社会乃至我们的国家都具有很重大的意义。

    前段日子我们班某同学被班主任大肆表扬了,因为班主任在门口看到了一片纸屑,某同很自然地将它捡到了垃圾桶里,班主任说这就是讲文明的好学生啊!并提倡我们向他学习我们都很羡慕他,后来我们去寻问他讲文明的秘诀,他却告诉我们,他没有想到老师表扬他,这仅仅是举手之劳而已,没想那么多。对当事人来说文明也许是件小事,是件举手之劳。对于旁观者来说,文明很神秘,神秘到有了秘诀。每个人对文明的看法都不同,但是文明对于每个人的意义却一样,讲文明的人是自身道德的升华,会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扬。

    而文明对于社会而言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因为社会是个集体,集体行动比个体行动麻烦得多。那么文明对于社会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据说英国正宗的绅士出门都会随身带一把伞,因为英国天气善变,得时刻提防突如其来的雨,为了避免自己“落汤鸡”的模样被他人嘲笑,所以他们出门随时带伞。在英国,很多人都会注重这种小细节,在整个社会而言,文明就是让人对自己的身体进化出羞耻感,换句话说就是使人管往自己的身体,不要闹出笑话,不能想干嘛就干嘛。我觉得文明对于社会而言是种习惯,说得严肃点,文明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秩序。

    如果说文明是社会的秩序,那么我认为文明对于国家来说是种力量。文明是种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综合国力提升的表现,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是否文明影响到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当然文明也不仅仅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文明还是一个国家的形象,之前不是发生了“到此一游”事件么?结果批评中国人的声音四处弥漫,甚至还有些国家专门在景点用中文标识“爱护文物”等警示语来告诉中国人要讲文明,这些无疑都体现了我们国家在外国民众心中的形象大大降低的事实。也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耻辱,我认为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反思的。

    文明是有意义的,我们每个人没有文明何以谈修养,社会没有文明何以谈道德,国家没有文明何以谈发展。文明的意义十分重大,那么我们就赶紧行动吧!让文明在实践中变得更有意义。

文明是一种习惯
高二(8)班  胡思琦

    什么才能使一个民族伟大强盛?不是金子,而是人。——爱默生

    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标准不只是经济的发达程度,而且还包括国家的精神,即国民的文明程度。

    到底什么是文明?文明说到底是一种习惯,是一种人文关怀。当你坐在公交车上玩着手机时,你是否看到旁边站着的那个年过花甲的老人;当你无视交通规则,大摇大摆的在马路上勾肩搭背,你是否注意到那些小学生正对你报以疑惑的目光……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文明美德优良传统的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五千年的文明美德流传至今。

    古代关于文明美德的佳话比比皆是。战国商鞅立木取信,孔融四岁而能让梨,东汉黄香九岁温席,都在告诉我们关于诚信、谦让、孝顺等传统文明美德。

    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有着长达五千年之久的文化,提起繁荣昌盛的汉唐时期,国人脸上满是自豪,那么我们能给后人留下什么呢?国家经济强大的表象,掩饰不住人们的浮躁与焦虑。唯有精神上强大了,国家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强大。我们给后人留下的应该是一个真正的繁荣富强的国家。那么,该如何做才好?

    正如我前面所讲的“文明是一种习惯”,既然是一种习惯,它就不应该是来自外界的约束,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古人云:修身、治国、齐家、平天平。修身是基础,文明则是修身的根本,一个人连基本的自我修养都做不到,又谈何建功立业呢?随手捡起一片废纸,规规矩矩的排队,见到老师问声好,红灯停绿灯行……这些应该都不难做到吧。世人总是行色匆匆,囿于自己的圈子里,却忽视了其他的人,甚至给人造成了伤害而不自知。其实,我们可以优雅的活着,抬起头,多看看,静静听。文明的做事,不会阻碍你前进的脚步,反而会让你走得更快、更好。

    在学习中,我们将会认识到做人的基本文明道德原则,在我校三月文明礼貌月的活动中,我们应加强这种文明礼貌意识,学习做一个文明人,并在平时的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习惯。

    其实我们身边不乏做得很好的人,校园里温和的问好声,把垃圾拿在手里的同学们,吃饭后整理好餐桌的学生和家长……他们都是普通人,也许他们的名字不会在报纸上出现,但是他们却用行动彰显出文明的力量,他们上演了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感动,给这个世界着上了温暖的色彩。文明,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有着无穷的力量,每个人跨出一小步,世界文明将跨出一大步。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地址: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南湖路1号 电话:0713-8838888
湖北省黄冈中学主办 黄冈中学电教处承办 网站备案编号:鄂ICP备12007430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浏览 管理登陆

鄂公网安备 42110202000017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