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地址:黄冈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
(请使用“右键—链接另存为”下载)
黄冈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
(2020年6月20日印发)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总体要求。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二条 工作任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作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条 培养目标。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一)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主义、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远大志向。
遵纪守法,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法治意识、道德观念。热心公益、志愿服务,具有奉献精神。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维护民族团结,树立国家总体安全观,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
(二)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
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丰富人文积淀,发展理性思维,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敢于批判质疑,探索解决问题,勤于动手,善于反思,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学会获取、判断和处理信息,具备信息化时代的学习与发展能力。
(三)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坚持锻炼身体,养成积极健康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珍爱生命,强健体魄。自尊自信自爱,坚韧乐观,奋发向上,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具有发现、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学会独立生活,热爱劳动,具备社会适应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具有一定的生涯规划能力。
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尊重他人,与人和谐相处。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和一定的组织活动能力,具备全球化时代所需要的交往能力。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开放意识和国际视野。
第四条 制定原则。为实现我校培养“有崇高理想、有社会责任感、有奉献精神、有国际视野”的时代精英和创新人才的目标,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第二章 课程设置
第五条 课程类别。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
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是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课程内容,所有学生必须全部修习。
选择性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含全国统一高考和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的学生,必须在本类课程规定范围内选择相关科目修习。
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
我校选修课程,其一来自国家选修课程,如英语选修8和选修9;其二来自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发展指导、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地方和校本课程中开设。
第六条 学分结构。普通高中开设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科目和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国家课程,以及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具体学分安排如下:
科目 |
学分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
必修 |
选择性必修 |
选修 |
上学期 |
下学期 |
上学期 |
下学期 |
上学期 |
下学期 | ||||||
语文 |
8 |
0-6 |
0-6 |
4 |
4 |
0-6(在两个学期内安排) |
学校在保证学生获得≥14选修学分前提下自主安排各学科学分 | |||||||
数学 |
8 |
0-6 |
0-6 |
4 |
4 |
0-2 |
0-2 |
0-2 | ||||||
外语 |
6 |
0-8 |
0-6 |
4 |
2 |
0-2 |
0-2 |
0-2 |
0-2 | |||||
思想政治 |
6 |
0-6 |
0-4 |
6 |
0-2 |
0-2 |
0-2 | |||||||
历史 |
4 |
0-6 |
0-4 |
2 |
2 |
0-2 |
0-2 |
0-2 | ||||||
地理 |
4 |
0-6 |
0-4 |
2 |
2 |
0-2 |
0-2 |
0-2 | ||||||
物理 |
6 |
0-6 |
0-4 |
6 |
0-2 |
0-2 |
0-2 | |||||||
化学 |
4 |
0-6 |
0-4 |
2 |
2 |
0-2 |
0-2 |
0-2 | ||||||
生物学 |
4 |
0-6 |
0-4 |
2 |
2 |
0-2 |
0-2 |
0-2 | ||||||
技术 |
信息技术 |
6 |
3 |
0-9 |
0-2 |
|
3 |
|
| |||||
通用技术 |
3 |
0-9 |
0-2 |
|
3 |
|
| |||||||
艺术 |
音乐 |
6 |
3 |
0-9 |
0-2 |
3 |
|
|
| |||||
美术 |
3 |
0-9 |
0-2 |
3 |
|
|
| |||||||
体育与健康 |
12 |
0-18 |
0-4 |
2 |
2 |
2 |
2 |
2 |
2 | |||||
0-18 | ||||||||||||||
综合实践活动 |
研究性 学习 |
6 |
|
|
|
6 |
|
| ||||||
党团活动 |
0.5 |
|
|
0.5 | ||||||||||
军训 |
1 |
|
|
1 |
| |||||||||
社会考察 |
0.5 |
|
|
0.5 |
|
| ||||||||
劳动 |
志愿服务 |
2 |
|
|
2 |
|
| |||||||
生产劳动 |
1 |
|
|
1 |
|
| ||||||||
家务劳动 |
2 |
|
|
2 | ||||||||||
职业体验 |
1 |
|
|
1 | ||||||||||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
生命安全 教育 |
|
|
13 |
2 | |||||||||
心理健康 教育 |
2 | |||||||||||||
校本课程 |
9 | |||||||||||||
合计 |
88 |
≥42 |
≥14 |
|
|
|
|
|
| |||||
第七条 课程内容与学业水平考试安排
(一)语文、数学、英语。既要必修,参加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又要选择性必修,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教学上整体安排,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可以重新整合教材。必修课内容高二下学期6月的最后一个周五、周六、周日参加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选择性必修内容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参加学校组织的模块并考学分认定考试,高三下学期6月7、8日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二)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合格考科目(不参加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内容,必修课程;教学时间,高一学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时间:高一下学期6月的最后一个周五、周六、周日。
选择考科目(参加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内容,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教学时间,高一、高二学年;必修课程在高二下学期6月的最后一个周五、周六、周日参加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选择性必修内容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参加学校组织的模块并考学分认定考试;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时间:高三下学期6月9、10日。
(三)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必修课程在高二学年开设,所有学生必修。
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包括数据与计算和信息系统与社会,通用技术必修课程包括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高二下学期期末前参加黄冈市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信息技术选修课程包括信息技术基础、智能机器人、移动应用设计、3D建模与打印、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智能家居与智慧农业等;通用技术选修课程包括烹饪、汽车技术、火箭与卫星、通讯与信息化、微电影拍摄与制作等。在高一年级开设,每个学生最多选择2门,每门课程1学分。
(四)艺术(或音乐、美术)。高一学年开设音乐和美术课程,音乐和美术各修习1个学期。
1.美术课程(3学分):所有学生必修美术鉴赏(1学分),再在选择性必修课程陶艺、动漫、书法、中国画、造型基础、艺术设计与广告制作等课程中选修1门课程(2学分)。
2.音乐课程(3学分):所有学生必修音乐鉴赏(1学分),再在选择性必修课程话剧《威尼斯商人》《雷雨》《嘎达梅林》、戏曲表演、播音与主持、声乐表演、Hiphop、爵士舞等课程中选修1门课程(2学分)。
高一下学期期末前参加黄冈市普通高中音乐和美术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选修管弦乐、民乐、铜管乐和合唱的学生全年选修,不再选修其它音乐和美术课程。
(五)体育与健康。高中3年修习。在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等课程中选择2-3项课程修习。下雨在室内进行健康课程和体育理论知识教学。提高晨跑操、课间跑操、眼保健操质量。高三上学期参加黄冈市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六)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4个模块,8学分。
1.研究性学习。开展跨学科研究,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6个学分。第一个课题在高一下6月份启动,高二上11月份完成;第二个课题在高二上1月份启动,高二下5月份完成。
2.党团活动。包括党章、党史、团章的学习和有关党团活动,0.5学分。在高中三个年级开设。
3.军训课程。包括队列训练、内务整理、入学教育、国防教育,1学分,在高一年级9月第一周开设。
4.社会考察。包括参观黄冈人文景观、参观黄冈自然景观、研学旅行活动,0.5学分。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
(七)劳动课程。劳动教育包括志愿服务、生产劳动、家务劳动、职业体验。6个学分。
1.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校内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公益志愿服务、帮贫助困服务,在高一高二课外时间进行不少于40学时,计2学分。
2.生产劳动。生产劳动主要是校园绿化养护(拔草)等,安排在高一高二学年开设,每学年12课时,共计24课时,计1学分。
3.家务劳动。家务劳动主要在月假、寒假和暑假进行,家长配合实施。家务劳动在高中三个年级进行时间不少于40学时,计2学分。
4.职业体验。包括走进大学、探访职场、参观高新技术企业等。职业体验贯穿整个高中阶段,计1学分。
(八)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1.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一)。在高一学年开设。3.5学分。
①科技·实验·人文课程。
科技课程(技术选修课)包括信息技术基础、智能机器人、移动应用设计、3D建模与打印、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智能家居与智慧农业、烹饪、汽车技术、火箭与卫星、通讯与信息化、微电影拍摄与制作、海航班心品训练课程。
实验课程包括数学建模、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
人文课程包括模拟联合国、演讲与辩论、雪堂文学、中国经典文化选读、黄冈优秀传统文化。
黄冈优秀传统文化课程10学时,其它每门课程18学时,1学分。
每个学生在科技·实验·人文课程选修2门课程(每个学期1门),2学分。时间为高一上学期11月前后至期末考试前1周(共9周18学时)选修1门,高一下学期开学至5月中旬(共9周18学时)选修1门。
黄冈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包括黄冈革命(红色)文化、东坡文化、大别山文化、黄冈戏剧文化、黄冈名人介绍,高一年级下学期5月下旬(科技·实验·人文课程结束时)至6月底每周2课时共5周10学时,走班大班学习。
②学生发展指导与生涯规划课程。包括学业指导、生活指导和生涯规划。
学业指导的内容包括学校新课程方案,湖北省新高考方案,高校专业组类别、社会主要职业类别和高校招生专业指引,学生选课指导,学生选科性向测试,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选择指导,学科学习指导,学习策略改进指导,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指导学生制订三年学业发展规划。
生活指导的内容包括加强时间和计划管理,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强化午睡晚寝管理,加强日常生活指导,做好情绪、健康管理。
生涯规划的内容包括职业生涯的基本理论,探索职业生涯的基本方法,测试学生的职业能力类型,升学资料介绍,选科指导,生涯咨询,生涯体验。
学生发展指导与生涯规划课程,在高一年级上学期9月第2周至10月下旬开设,共6周,14学时。学生发展指导课每周2学时共6课时,走班大班学习;生涯规划课每周2学时共6课时,走班小班学习;网上模拟选科1课时,正式选科1课时。
学生发展指导与生涯规划课程(14学时)和黄冈优秀传统文化课程(10学时)每个学生必修,共24学时,1.5学分。
2.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二)。9.5学分。包括时政话题研讨课程,2.5学分;生命安全教育,2学分;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社团课程,1学分;影视教育课程,2学分。
①时政话题研讨。围绕当前国际、国内较有影响的时事、政治、社会热点事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研读相关材料,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并写出研究性文章的学习活动。表现为学研写说:学,学习文献、阅读文章、书籍等;研,围绕话题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思考;写,自选角度,写作1000字小论文;说,交流发言。共5个话题,2.5学分,在高一和高二年级开设。
时间安排:
话题 |
1 |
2 |
3 |
4 |
5 |
起始 时间 |
高一9月 下旬 |
高一1月 中旬 |
高一6月 下旬 |
高二9月 下旬 |
高二1月 下旬 |
完成 时间 |
高一11月 上旬 |
高一3月 上旬 |
高二9月 中旬 |
高二11月 上旬 |
高二3月 上旬 |
②生命安全教育。包括交通出行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与毒品预防、校内外活动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自然灾害防范、预防意外事故、预防违法犯罪与人身侵害、应急救护、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教育等9个模块,同时加强安全意识教育。2学分,在高中三个年级开设。
③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自我概念、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智力、团队意识、规则意识以及积极心理学等。2学分,在高中三个年级开设。
④社团课程。由三部分构成,合计40多个社团。一是艺术、体育、技术等课衍生的社团课程,如合唱社、健美操社、篮球社、管乐社、民乐社、篮球社、足球社、羽毛球社、排球社、乒乓球社等。二是校政教处主抓的雪堂文学社、心理学会、模拟联合国等学校长期开展的经典社团。三是教师(学生)结合自己特长开展的社团,如创新作文、人文纪实、数学文化史社、英国创新作文社、物理学与技术应用、化学与生活社、生活中的生物学、经济学、影视与历史、地理探索发现、围棋社等。1学分,高二年级上学期开设。
⑤影视教育。包括观看电影和撰写影评,2学分,高一、高二年级开设。
观看电影:学校与黄冈市电影公司合作,每周六晚在学校周末影院播放“1+1”电影,即一场科教影片(30分钟)和一场经典电影(120分钟),共计150分钟,每学期播放20次。高一高二年级每个学期在学校影院观看2场电影,共8场。
撰写影评。通过经典优秀影片的观看,引导学生及时撰写观后感或影视评论(不少于800字),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革命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
(九)奥赛课程。数学奥赛、物理奥赛、化学奥赛、生物奥赛、信息学奥赛,参加奥赛的同学选修。
(十)大学先修课程。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大学先修课程,包括微积分、电磁学、电路基础、计算概论、大学化学、中国古代文化、地球科学概论、中国通史(古代)、力学、微积分、大学化学、普通生物学、通用学术英语。
(十一)运动会。包括秋季田径运动会和春季球类运动会。
秋季田径运动会以行政班为单位组织参加,9月下旬组织学生报名,10月初对长跑选手进行体检,10月中下旬正式比赛,比赛时间为1.5天。
春季球类运动会以选项课班级为单位组织参加,时间为期中考试后。球类运动会开幕式上举行广播体操比赛,比赛时间为2天,每年4月下旬举行(期中考试后)。
(十二)科技文化艺术节。包括校园金话筒比赛、校园歌手大赛、文艺节目汇演、艺术作品展览、科技作品展览,每年3-5月举行。
统筹安排文艺节目汇报演出和球类运动会,球类运动会比赛日第一天晚上举行文艺节目汇演。
第三章 学生选课与组织教学
第八条 学生发展指导。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更好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处理好个人兴趣特长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关系,提高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建立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充分发挥生涯规划师的作用,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开设指导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职业体验等对学生进行指导。
(一)学业指导。一是制订三年学业发展规划。通过入学教育课程、学生发展指导课程、生涯规划课程、主题班会课、师生谈话谈心等方式,在学校、年级、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指导学生制订高中三年学业发展规划书。二是开展学科学习指导。起始年级要指导学生了解高中各学科特点和学科规范,上好初高中衔接课程;要指导学生了解各学科与大学相关专业以及未来职业的关系,开好学科生涯规划渗透课。三是开展学生选科指导。通过课程推介讲座、选考科目指南、大学专业介绍等,让学生了解学校课程设计和课程方案,认识学科知识体系和学习要求的差异,科学安排课程选修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特点、专长选择课程,按照新高考科目组合要求,明确自己的合格考、选择考科目意愿,选择好既符合学习兴趣又符合将来职业选择的科目组别。四是开展学习策略改进指导。指导学生学会制定规划(计划),管理目标和过程;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挖掘学习潜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提升学业水平。五是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指导。要指导学生学习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和要求,引导学生重视成长过程,真实客观地记录自己的成长,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不断进行自我改进。
(二)生活指导。一是加强时间和计划管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适应高中生活,起始年级要利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固化学生的时间和计划管理。学生要养成“在什么时间干什么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干什么事就要干好什么事”的习惯,达到“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正确的事”的目标;学生要学会利用整段时间和零碎时间,要关注学习与生活细节,指导学生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学生要强化计划管理,做到每天有计划,每周有总结,做到“日日清、周周清”,确保学习的高效和优质。二是开展习惯养成教育。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做到“五讲五要五不”,即“讲卫生,要爱护环境,不乱扔杂物;讲安全,要行为规矩,不追逐打闹;讲学习,要勤奋自觉,不浪费时间;讲诚实,要不懂就问,作业、考试不抄袭;讲纪律,要管好自己,不影响他人”。三是强化午睡晚寝管理。午睡可以将一天过成两天,适度的午睡确保了精神的饱满,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措施;晚寝前大脑“放电影”,总结当天得失与知识点,计划与改进第二天的学习安排。四是加强日常生活指导。要做好学生融入寝室、教室等集体生活的指导,在集体生活中养成健康的作息习惯,独立的生活习惯,合理支配零花钱等。五是做好情绪、健康管理。指导学生学会情绪管理,以积极的状态面对学习生活;指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管理好自己的健康和身体;指导学生加强自理、自律、自强的自我管理。
(三)生涯指导。一是开设生涯课程。包括职业生涯的基本理论,探索职业生涯的基本方法,测试学生的职业能力类型,升学资料介绍,选科指导。高一年级学生参加大学生回访母校,学长活动,优秀校友Mentor计划等,唤醒学生的自我认知。二是开展生涯体验。通过举办学生生涯日主题活动,带领学生畅游职业世界,了解行业的实际和故事;建立生涯教育活动基地,到科峰传动、伊利乳业公司、黄冈星晖新能源汽车、索菲亚4.0生产车间实践体验。指导高二年级学生做出“我的大学规划档案”。三是进行生涯测评。依据学生选科时的“学生兴趣爱好,优先优势学科,目标大学专业,高校选考要求,个人职业规划”五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兴趣评估、性格评估、多元智能评估、学习生活适应性评估和生涯发展水平评估”五个生涯测评,开展学生的“学习力、批判式思维力、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沟通与合作力”的五力测评,生成学生生涯测评报告,对学生的生涯发展提供参考。四是开展生涯咨询。通过预约,学生与生涯规划师进行一对一的咨询,就自己困惑的问题沟通交流,细化自己的未来规划及发展目标;通过网络平台,学生与优秀校友行业导师、行业优秀家长进行沟通,更加深入的了解行业的实际,使学生获得更加完整、全面的行业经历和经验。指导高三学生立足于“实际选择”,指导学生锁定2至3个心仪的专业,做好强基计划、高考志愿填报的指导。
第九条 学生选课。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学校在体育、艺术、学生发展与生涯规划课、科技•实验•人文课、时政话题研讨、选择考科目、研究性学习等学科开设了许多可供选择的课程,需要学生在不同学期进行选课。
(一)学校建立选课指导制度。编印《黄冈中学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内容包括国家和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介绍,学校三年课程方案,各学科及模块的学分,内容简介,毕业和升学要求;选课登记方法,等级性考试科目选择登记表、选修模块登记表。让高一年级教师和入学新生能迅速了解未来三年的课程结构,学习任务和要求,以及有哪些课程要选,何时选课,如何选课等。《指导手册》由高一年级在高一新生入学前的8月份完成。安排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的联系,指导学生在各个学期选课,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课程修习方案,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和帮助学生选课。
(二)高一学年选课
1.体育选课。年级组织,电教处协助。高一上学期第1周,学生从体育课程的6门课程中选修1门,高一上学期修习;高一上学期最后1周,学生从体育课程的6门课程中选修1门,高一下学期修习。
2.艺术选课。年级组织,电教处协助。高一上学期第1周,学生从6门美术或12门音乐中选择1门,高一上学期修习;高一上学期最后1周,学生从12门音乐或6门美术中选择1门,高一下学期修习。每个学生在2个学期中必须选择一门美术课程和一门音乐课程。
3.学生发展指导课程选课。体育和艺术选课轮空的学生集中在西报告厅听课,年级组织,电教处协助,高一上学期9月第2至4周上课。
4.生涯规划课选课。体育和艺术选课轮空的学生分成若干教学班(每班40人左右)在生涯教室或其它教室学习,年级组织,电教处协助,高一上学期10月第2至4周选课。
5.科技•实验•人文课选课。与体育和艺术联合走班,年级组织,电教处协助。高一上学期10月下旬,学生从21门课中选修1门,高一上学期修习;高一上学期最后1周再选修1门,高一下学期修习。
6.时政话题研讨选课。高一上学期9月下旬、1月中旬和高一下学期6月下旬,年级将时政研讨话题发至各班,每次各班以班为单位选择1至2个话题开展研讨活动。
7.选择性考试科目选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个学科中,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等学校招生要求,在上述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科目参加选择性考试,其中在物理、历史选择一门作为首选科目,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四个学科中选择2门作为再选科目。
8.研究性学习课题选课。高一上学期12月份,年级启动第一次研究性学习课题布置,全年级教师撰写教案和学案,高一下学期2月份年级组织对教案和学案审核,3月份全体教师对教案和学案进行修订,4月份年级将修订后的教案和学案汇总成册,6月份学生选题。
(三)高二学年选课
1.体育选课。年级组织,电教处协助。高一下学期最后1周,学生从体育课程的6门课程中选修1门,高二上学期修习;高二上学期最后1周,学生从体育课程的6门课程中选修1门,高二下学期修习。
2.社团选课。年级组织,电教处协助。高一下学期最后1周,学生从年级提供的社团课中选课,高二上学期修习。
3.时政话题研讨选课。高二上学期9月下旬、1月下旬,年级将学校时政研讨话题发至各班,每次各班以班为单位选择1至2个话题开展研讨活动。
4.研究性学习课题选课。高二上学期9月份,年级启动第二次研究性学习课题布置,全年级教师撰写教案和学案,10月份年级组织对教案和学案审核,11月份全体教师对教案和学案进行修订,12月份年级将修改后教案和学案汇总成册,1月份学生选题。
(四)高三学年选课
体育选课。年级组织,电教处协助。高二下学期最后1周,学生体育课程的6门课程中选修1门,高三上学期修习,高三上学期最后1周,学生体育课程的6门课程中选修1门,高三下学期修习。
第十条 组织教学。学校采取行政班和教学班并行的方式组织教学。
(一)高一年级
1.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学
(1)选科前: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全部行政班教学。
(2)选科后:语文、数学、外语、物理或历史行政班教学,思想政治、地理、化学和生物学根据所在班型或行政班教学或走班教学。
2.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和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一),每周每门课程2节,共6节课,连堂安排3次课,每次2节,三个学科均为走班教学,联动排课。
3.综合实践活动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
(1)研究性学习。高一下6月开题,暑假进行,高二上11月答辩结题。
(2)党团活动。全年不定期开展。
(3)军训。新生入学期间1周时间完成。
(4)社会考察。寒暑假、预录生学习期间的周末、期中考试后。
4.劳动教育以班级、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开展活动
(1)志愿服务。校内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公益志愿服务、帮贫助困服务。一学年完成共计不少于20小时。
(2)生产劳动。校内生产劳动,学生单周集中参加,全年12节课;校外生产劳动,学生自愿分散参加。
(3)家务劳动。月假,学生在“做一次饭、洗一次衣服、做一次家庭卫生”三项劳动任务中任意完成一项;寒暑假,每周完成“五个一”:做一次饭、洗一次衣服、打扫一次卫生、买一次菜(农村学生采摘一次菜)、洗一次碗。一学年完成共计不少于15小时。
(4)职业体验。走进大学、探访职场、参观高新技术企业等。
(二)高二年级
1.语文、数学、外语、物理或历史行政班教学,思想政治、地理、化学和生物学根据所在班型或行政班教学或走班教学。
2.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行政班教学。
3.体育。走班教学。
4.社团。上学期开展,走班教学。
5.综合实践活动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
(1)研究性学习。高二上学期1月开题,寒假进行,高二下学期5月答辩结题。
(2)党团活动。全年不定期开展。
(3)社会考察。寒暑假、预录生学习期间的周末、期中考试后。
6.劳动教育以班级、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开展活动
(1)志愿服务。校内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公益志愿服务、帮贫助困服务。一学年完成共计不少于20小时。
(2)生产劳动。校内生产劳动,学生双周集中参加,全年12节课;校外生产劳动,学生自愿分散参加。
(3)家务劳动。月假,学生在“做一次饭、洗一次衣服、做一次家庭卫生”三项劳动任务中任意完成一项;寒暑假,每周完成“五个一”:做一次饭、洗一次衣服、打扫一次卫生、买一次菜(农村学生采摘一次菜)、洗一次碗。一学年完成共计不少于15小时。
(4)职业体验。走进大学、探访职场、参观高新技术企业等。
(三)高三年级
1.语文、数学、外语、物理或历史行政班教学,思想政治、地理、化学和生物学根据所在班型或行政班教学或走班教学。
2.体育。走班教学。
3.劳动。主要是家务劳动。月假,学生在“做一次饭、洗一次衣服、做一次家庭卫生”三项劳动任务中任意完成一项;寒暑假,每周完成“五个一”:做一次饭、洗一次衣服、打扫一次卫生、买一次菜(农村学生采摘一次菜)、洗一次碗。一学年完成共计不少于10小时.
第十一条 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深入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求,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与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创设与生活关联的、任务导向的真实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一)加强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是基于教考关系、考试命题、课程实施和高考综合改革的有机结合,是着眼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设计。课程标准突破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凸显了思想性、时代性和整体性,解决了高中“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加强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一是要依标备课。在备课过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内容,将课本中相关内容和课程标准的内涵进行对接,反复研读课标,做到“聚焦课堂,放眼课程,回归课标”。二是要达标上课。要按照学科课程标准的维度,设计“准确的目标、灵活的方法、丰满的内容、有效的实施、循序渐进的思维”的高效课堂模式。三是超标研课。要在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不断深化理解,挖掘课程内涵,开展各种备课、研课、磨课、说课、评课活动,在课堂中真正落细落小课程标准。四要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建立学科素养目标体系,设计深度学习教案,采用大单元备课,对“教材”进行“教学”化处理等,让学科教育“回家”,解决学生“怎么学”的问题。五是把握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对不同模块在课堂教学、考试命题、学科评价中应该达到的不同水平进行量化和测评,解决考试“怎么考”的问题。
(二)加强新教材新教参的学习和研究。新教材新教参是按照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要求、方法和教学理念编写的,是课程标准的外显表达,是教师和学生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载体。用好新教材新教参,不仅要为“教”设计好教案,还要为“学”设计好学案。
加强新教材新教参的学习和研究。一是要理解新教材新教参的编写依据、编写思路。悟透学生通过新教材的学习后,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和实现学科育人价值。二是要掌握新教材新教参的主体结构和内容变化。通过新旧教材的模块对比,领悟新教材新教参的时代性和方向性,更加坚定自觉地用好新教材新教参,积极践行新课程新课标理念,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三是要悟透新教参的导教、助教功能和教师发展作用。新教参内容详实具体,可操作性强,提供的教学资源丰富实用。要深入学习和研究,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质效,不断促进教师自身成长,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高考评价体系的学习和研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从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情境载体,即“一核四层四翼一载体”,回答了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考试本源性问题,给出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在高考领域的答案。
加强高考评价体系的学习和研究。一是要从评价体系和评价体系说明中去悟考试原理。深入理解高考的核心功能,准确把握高考的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灵活运用不同类型的试题情境,通过高考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是要推进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在考试命题中,要准确把握试题“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在基本层面、综合层面、生活实践问题、开放性问题情境中的命题要求。三是要推进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课堂教学改进。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由传统的“知识和能力”教学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教学的转变,要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四是要推进基于真实情境为载体的教育教学改进。创设与生活关联的、任务导向的真实情境问题,课程内容情境化,教学活动情境化,命题材料情境化,以情境为载体,落实学生核心素养。五是要推进基于情境创设为载体的复习备考策略改进。在高三复习备考中,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是主线,情境素材和情境设计是载体,要从设计“简单情境问题——一般情境问题——复杂情境问题——挑战性复杂情境问题”的路径中层层递进,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让学生在真实的背景下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
(四)健全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校本教研要立足学校实际,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探索新方法新技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重点,着力增强教学设计的整体性、系统化,不断提高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水平。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开展经常性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在研究学生学习、改进教学方法、优化作业设计、解决教学问题、指导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平等互助的教学研究共同体,倡导自我反思与同伴合作,营造民主、开放、共享的教学研究文化,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教学方式改革的探索,形成教学风格和特色。
加强和改进校本教研。一是基于全面育人导向。聚焦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围绕如何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等方面重点问题,强化学科整体育人功能,深入开展内容、策略、方法、机制研究,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要求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二是要基于问题导向。着力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源头,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推动课堂教学、考试命题、教学诊断等方面的改进。三是基于课堂导向。着力于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高效、容量、思维等问题。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校本教研要立足于听课、评课、说课、磨课等形式,借助观课评课、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等提升校本教研的内涵,研究如何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让学习真实地发生。四是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导向。着力于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倦怠。实施“教学、研究、学习”一体化的校本教研形式,教学与研究促进学习,学习促进教学与研究,不断自我教学反思,促进教学行为改进。五是基于主题的网络定制研修。为解决学校教育教学、考试命题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与教师培训机构和教研机构量身定制的方式,开展主题式的线上校本教研。六是基于创新教研工作方式。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采用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以及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提升校本教研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创造力。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模式改革。
(五)激发潜能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本领。新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需要将部分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需要开设校本课程、社团课程、德育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诸多课程,而大学并没有相关的专业和相关的专门教师,而这些课程任务又必须在现有的师资专业背景下开设和完成,因此,每个教师都需要激发潜能,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本领。新课程实施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经历背景、学习背景,开发课程、开发课题、开发活动,参与到学生活动和学习小组中去,对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教好一门专业课,还要实现一专多能。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五个一”发展目标:上好一门主课,带好一个社团,研发一门校本课程,打造一个研究性学习精品课题,主持或参与一个科研课题。
第四章 学分要求和学分认定
第十二条 学分修习要求。普通高中学生每学年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学生毕业学分最低要求为144学分,其中,必修课程8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不少于42学分,选修课程(含各学科课程选修、专题教育及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不少于14学分。必修课程学分包括:语文8学分,数学8学分,外语6学分,思想政治6学分,历史4学分,地理4学分,物理6学分,化学4学分,生物学4学分,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6学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各3学分),艺术(或音乐、美术)6学分(音乐、美术各3学分),体育与健康12学分,综合实践活动8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6学分、党团活动0.5学分、军训1学分、社会考察0.5学分,劳动教育6学分,其中:志愿服务2学分、生产劳动1学分、家务劳动2学分、职业体验1学分。学生修满毕业所要求的144学分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结合兴趣爱好,选修更多课程,获得更多的学分。
第十三条 省教育厅组织考试的学科类课程学分认定。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这些学科类课程在达到必要的修习学时和修习过程表现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必修课程学分通过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结果认定学分。
第十四条 市教育局组织考试的学科类课程学分认定
(一)艺术(或音乐、美术)
采用卷面考试与实践考试相结合的考试形式,卷面考试采用计算机无纸化方式考试,实践考试采用现场测试的方式进行。时间为高一年级下学期。
考生综合成绩=卷面考试成绩 * 60% + 实践考试成绩 * 40%。
选修管弦乐、民乐、铜管乐和合唱的同学在高一下学期期末前参加乐团(合唱团)基础知识与核心知识卷面考试,结合大型文艺汇演等活动中的实践表现,综合考核合格,音乐和美术分别认定3个学分。
(二)体育
1.体能测试内容,每位学生须参加2项体能项目的统一测试,具体项目为:
项目1:1000米跑(男生)、800米跑(女生);
项目2:两类项目,抽签确定。
第一类: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座(女)、掷实心球;
第二类:50米跑、立定跳远。
2.运动技能测试内容,学生选择1项选项学习运动技能进行测试。
3.体能测试和运动技能测试采用现场测试的方式进行。考试时间为高三上学期。
考生综合成绩=(体能测试项目1原始成绩)* 30% +(体能测试项目2原始成绩)* 30% +(运动技能测试原始成绩)* 40%
(三)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卷面考试,采用计算机无纸化考试方式进行。时间为高二年级下学期。
第十五条 学校组织考试(考核)的课程学分认定
(一)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学科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学分认定。上述九个学科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通过学校组织的模块并考学分考试(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结果认定学分。选修课程学分通过学校组织的模块学分认定考试(考核)结果认定学分。
(二)综合实践活动学分认定
1.研究性学习活动学分认定。研究性学习活动学分以课题评价形式认定。高一高二开展跨学科研究,完成1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认定3学分。每个学生要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共6学分。
认定研究性学习活动学分主要依据下列材料:开题报告和学习方案,包括课题名称、研究目的与计划、小组成员分工、活动步骤、学习活动场地与器材保障、预期成果等;课题研究记录,包括活动时间、学习态度、任务完成情况、收集材料及加工处理资料的记录等;课题研究成果,包括论文、研究报告、解决问题的方案、活动设计、实物设计等。
2.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学分认定。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由班主任或管理人员、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践的登记表情况认定学时,经过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综合认定并给予学分,认定2学分。没有参加或参加时间不足以及没有提供参与活动有效证明的学生不能认定学分。
认定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学分主要依据下列材料:收获,包括个人小结、心得体会、自我评价等;证明材料,包括考察对象及其联系方式、考察时间、考察项目、认定签名等。
(三)劳动教育学分认定。劳动教育由班主任或管理人员、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践的登记表情况认定学时,经过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综合认定并给予学分,认定6学分。没有参加或参加时间不足以及没有提供参与活动有效证明的学生不能认定学分。
认定志愿服务学分主要依据下列材料,时间,学生三年内在课外时间参加志愿服务不少于40小时;收获,包括个人小结、服务体会、自我评价等;证明材料,包括服务对象及其联系方式、服务时间、服务项目、认定签名等。
认定生产劳动学分主要依据,由班主任根据学生参加校内劳动时间认定。
认定家务劳动学分主要依据下列材料,时间,学生三年内在课外时间参加家务劳动不少于40小时;收获,包括个人小结、劳动体会、自我评价等;证明材料,劳动时间、劳动项目、家长签名等。
认定职业体验依据下列材料:收获,包括个人小结、心得体会、自我评价等;证明材料,包括考察对象及其联系方式、考察时间、考察项目、认定签名等。
(四)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学分认定
1.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种类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一):①黄冈中学科技·实验·人文课程,2学分;②学生发展指导课程及生涯规划和③黄冈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共1.5学分。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二):①时政话题研讨课程,2.5学分;②生命安全教育,2学分;③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④社团课程,1学分;⑤影视教育课程,2学分。
2.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类别。校本课程包含完整模块课程(在连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和不完整模块课程(在不连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完整模块课程主要有科技·实验·人文课程,社团课程等;不完整模块课程主要有学生发展指导课程,生涯规划课程,黄冈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影视教育课程。
3.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学分认定
学生完成完整模块课程规定课时的学习并考试(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学分认定考试(考核)的内容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模块学习目标确定;考试(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科模块实际自主安排。
对于不完整模块课程,学生完成相应课程规定课时的学习,考试(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的学时,再累计计算该学科学习学时,综合认定学分。
第十六条 学分认定主体。学分由学校认定,校长是学分认定第一责任人。学校成立由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和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制定学分认定程序,并对学生学分进行认定,也可由学校授权年级组对学生学分进行认定;教务处建立学生学分档案。
第十七条 学分认定作用
(一)认定毕业。普通高中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思想品德与公民素养合格,达到144个学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合格,体质健康达到国家标准的,准予毕业,发放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二)高校招生录取重要参考。在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中,改革的重点是高考录取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综合评价方案。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择优录取的招生录取。学分认定提供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落实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第五章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第十八条 评价目的。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考试评价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通过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校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促进评价方式改革,改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参考。
第十九条 评价内容。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察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思想品德。主要考察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重点是学生参加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持续时间,如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无偿帮助,到福利院、医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公共场所、社会组织做无偿服务,为赛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活动做志愿者。
(二)学业水平。主要考察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重点一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二是选修课和校本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成绩、成果,如学生发展指导、科技· 实践·人文、黄冈优秀传统文化、时政话题研讨等课程的成绩(成果);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等,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学科学习情况。
(三)身心健康。主要考察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心理素质和生命安全意识等。重点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应对安全事故、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参加学校体育运动会的成果,外出参加各项体育比赛的成果。
(四)艺术素养。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重点是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加学校艺术活动的成果,外出参加艺术比赛和演出成果等。
(五)社会实践。主要考察学生参加党团活动、军训和社会考察调查活动的经历等情况。重点是学生参加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调查报告等。
(六)劳动品质。主要考察学生在志愿服务、生产劳动、家务劳动、职业体验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以及在劳动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养成劳动习惯,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第二十条 评价方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年级具体落实,教务处及相关处室协助。
(一)写实记录。各年级各班建好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指导学生客观记录成长过程,记录集中反映综合素质主要内容的具体活动。写实记录工作,要做到时时清、期期清。每学期开学初,教务处负责检查年级落实情况,年级负责检查班级落实情况。主要记录以下八个方面:
1.每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班主任负责填写综合素质档案中的各学科期末考试成绩,每学年结束后填写好学生评语。
2.研究性学习、时政话题研讨等课程在每个课题(话题)任务完成后,将相关学习任务完成的表格和研究成果文本经指导教师鉴字认定。
3.全班性活动由班主任平时做好记载,高三5月份由班主任分类列出一览表,每个学生一份。
4.部分同学参加的活动,如本班参与同学较多,像田径运动会、球类运动会等,由班主任列出活动名称、参加学生名单及成绩,每个学生一份;如不同班级学生参加,像各种艺术团、文艺演出、运动队、机器人比赛、模联活动等,由组织方列出团体全体成员名单(注明班级)及成绩,每个学生一份;如个人参加的活动,则要提供活动证明材料(可用学生成长记录卡)。上述材料在活动结束时完成。
5.《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记录表,每年12月份,体育老师根据测试项目完成每位学生的测试后,填写综合素质档案表。每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班主任指导学生在综合素质档案中填写日常体育锻炼及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其他应急处理方面情况。
6.学生也可自己收集自认为很出彩的课程或活动的记录材料,以及发表的论文、社会参赛成果。
7.高三下学期3月份由学生填写高中选课清单,班主任审核认定。
8.高三下学期5月份从省网平台下载学分登记表,班主任审核。
(二)整理遴选。每学期末,年级要布置材料整理遴选工作。班主任指导学生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佐证材料以及其他有关材料整理归档到进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对拟用于招生使用的材料,老师、学生要签字确认。
(三)数据上传。
1.每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放假前,各年级负责联系电教处,安排时间,组织学生完成网上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确保上传材料与写实记录材料一致,教务处负责督办。
2.相关老师在学业水平考试或学分认定考试结束后完成学分。上传工作。教务处负责指导,年级负责检查落实。
3.学生完成网上综合素质评价之后,班主任要及时审核。需要其他老师审核的,班主任做好联络工作。
4.教务处、年级要时时关注网上数据上传进度(至少一月两次),及时提醒相关班级学生,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工作。
(四)形成档案。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各自呈现。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主要成长结果记录,包括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记录;个人事实材料;其他材料;学生自我陈述;教师评语。
“基本情况”和“主要成长结果记录”由学生和相关人员及时填写;“学生自我陈述”简述自己高中三年来的主要成长进步与成绩,由学生在毕业学期填写;“教师评语”应简要、客观、准确地揭示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由班主任商相关教师在毕业学期填写并签字;“个人事实材料”基于学生遴选出来的拟用于招生使用的典型材料生成;“其他材料”由学生或相关人员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