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探索前进时期(1958-1966)
【字体:
二、探索前进时期(1958-1966)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3-03

  1956年来,高中部独立为黄冈高中,1957年9月根据教育厅指示,学校改名湖北省黄冈第四中学,1958年9月恢复黄冈高中原名。1960年秋季重开初中,又恢复黄冈中学原名。
本时期学校领导略有变动。1958年1月,方道南调任党支部书记,童土甲、田忠杰任副校长,校长关如。学校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童土甲、田忠杰任副校长,校长关如。学校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童土甲主持行政工作兼管学生思想工作,田忠杰分管教学。1963年,翟攀蟾调任副校长,协管教学。

  这是黄冈中学在各方面探索前进的八年。在如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如何进行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如何加强党的领导,实行民主办学,如何正确处理红与专的关系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认真的总结,得到不少教训和经验。 1957年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年中央指示:"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大跃进的形势下,学校掀起了教育革命的热潮。主要抓了两方面工作:一是劳动上马,一是教学改革,1960年,根据陆定一报告精神,教学改革,适应缩短年限,加深进度,还进行过短期的十年一贯制的试验。 在1958年到1960年三年中,学校除安排结合教学的劳动外,还组织了多次大型的义备劳动和勤工俭学劳动。1958年大炼钢铁,修建校办农场。通过劳动,师生增强了劳动观念,增强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养成了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习惯,学到了不少实际知识和生产技能。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依据,没有周密的计划,没有恰当的安排,任务过重,时间过长,如1958年劳动停课100多天,使整个教学工作呈现混乱状态,影响了文化课的学习。有的劳动超过了师生体力允许的范围,影响了师生健康。到1960年秋,才得以纠正。硫酸厂也因原料不济、设备不足于1961年下马。

  劳动上马了,教学怎样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做到教学劳动两不误是这时期教学改革集中探索的问题。办法主要有两个,一是改革教材内容,二是改革教学方法。

  改革教材以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为解决时间不足的矛盾,采取删繁就简的办法,对原教材进行删节。一方面便于结合生产劳动进行教学,对原教材进行改编。文科以政治思想教育为纲进行改编,数学以函数为纲,物理以运动为纲,化学以炼钢和硫酸生产为纲等。这样改革的结果,割裂了知识的系统性,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做法。

  改革课堂教学,当时有些做法是有举国的,如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启发式原则;为解决时间矛盾,探索精讲多练的方法;打破一言堂,提倡群言堂,组织学生讨论辩论,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等。有些做法是当时的应急措施,如搞现场教学,现场写作等。还有一些作法完全违背了教学规律,如以搞运动的形式进行教学,"奋战一星期,消灭错别字"、"苦战四十天,消灭不及格"等,违反循序渐进的规律,是典型的"大跃进"式的作法。

  由于一系列做法违反教学规律,造成教学质量下降。1959年下半年,方道南南志提出要深钻教材、联系实际、从学生实际出发、搞好课堂教学。省委副书记刘仰峤来黄冈视察,听了方道南的汇报,立即指示将黄冈中学的经验向全省推广,在《湖北日报》头版进行报道。

  1961年春,学校对三年教育革命运动的得失进行了初步的总结,着重纠正削弱双基教育的偏差。田忠杰同志向全体教工作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的报告,要求坚决贯彻各科教学的目的任务,加强双基教学,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严格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班风。教学工作很快恢复正常。由于纠编转弯及时得力,教学质量很快提高,1962年高考升学率名列全省第二。

  1962年贯彻《中教五十条》,学校组织全体教工对三年实践进一步讨论总结,方道南同志根据大家意见,作了《总结三年,吸取经验,整顿作风,提高教学》的万言报告,认真总结了前几年削弱基础教学的原因。一、片面地理解了教学与生产劳动的关系,教学时间挤得过紧,没有做到教学为主。二、对红与专的关系认识片面,只强调要以红带专,不知道要寓红于专,以至形成重红轻专。三、对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认识片面,强调结合实际,忽视了基本理论,强调数量,忽视质量,强调完成教学任务,忽视学生接受情况;抓大跃进,忘了循序渐进。四、在管理上,没有把群众路线与科学管理、启发自觉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在执行知识分子政策上也出现了些偏差,损害了少数教师的积极性。这个总结在当时是很深刻的。基于以上认识提出的日后工作要点,成为后四年学校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

  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和《五十条》的精神,党支部改变了以前包揽行政事务的做法,恢复行政会议和校务委员会,发扬民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正确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做到政治上信任教师,工作上依靠教师,生活上关心教师,并积极培养教师骨干入党。全面理解教育方针,正确处理教学与生产劳动、理论与实践红与专等一系列关系,引导师生走又红又专的道路。学校秩序井然,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稳步提高,"团结、严谨、勤奋"的校风逐步形成。

  1964年依照上级"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指示精神,各科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积极有成效的探索,向45分钟要质量,上好每节廛,仅就如何贯彻少而精启发式原则问题就写出总结50多篇。

  不但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数理化生等学科的课外活动也非常活跃。特别是物理,在田明庚教师的带领下,课外开展无线电活动,安装矿石收音机、二极管收音机,搞得热气腾腾,深受学生的欢迎。

  1965年,学校又进行了以端正教育思想为中心的教育革命,批判苏联凯洛夫修正主义教育学,检查了智育第一,片面追求升学率,不讲阶级路线等问题。但没有搞过火的斗争,没有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总之,这一时期通过艰难的探索和反思,对办学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就是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德智体全面发展,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因此,黄冈中学能在探索中前进,得到较大的发展。从1961年到文化革命前,各方面有长足的进步,教育质量全面提高,书声朗朗、鸟语花香、学校气象焕然一新。

  学校一贯重视德育工作,把德育放在首位,政治思想教育方法活、要求严。领导经常作国际国内形势报告,学校政治空气浓厚,学生思想觉悟比较高。学雷峰、学毛著活动,即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1965年,高三(1)班查国学的经验总结《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指导学习》在《湖北教育》上刊登。

  培养学生热爱农业,献身农村,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是这一时期最具特色的工作之一。学校经常利用形势教育、传统教育、劳动教育等形式,教育学生一颗红心,两种准备。62届学生王敬璋,毕业后立志务农,又红又专,为农民办夜校,办文化室,成为当时全国知青的楷模。《湖北日报》用一整版刊登他的事迹,全国十多家报纸进行了报道,产生了很大影响。1963年底,学校举办了王敬璋事迹展览,董必武、王任重等同志为展览馆题诗题辞,称之?quot; 贤圣",给全校同学极大鼓舞,接着又有曹春容、熊干波等一大批毕业生扎根农村,"稼托命",成为群众夸赞的一代新型农民。学校收集他们的事迹,编成《海阔天高》一辑,用以教育在校学生。

  这一时期体育工作抓得比较好。1957年秋学校成立体育保健工作委员会,童土甲任主任。体育教师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精心训练各类球队、田径队、体育、教学和运动水平都有较大提高。1964年在地区中学生运动会上获优胜奖旗九面,男篮七战全胜获冠军,乒乓球男女团体双获第二名。随后黄冈中学代表地区出席省中学生运动会,梁梦林在体操比赛中获五项奖,王引弟获高低杠第三名。40名运动员有11名获"五好运动员"称号。女子体操队还获"风格奖"。文娱生活也很活跃,学校经常举行文艺晚会,师生同台演出,曾排演话剧《年青一代》,在黄州公演,引起轰动。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地址: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南湖路1号 电话:0713-8838888
湖北省黄冈中学主办 黄冈中学电教处承办 网站备案编号:鄂ICP备12007430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浏览 管理登陆

鄂公网安备 42110202000017号

回到顶部